2004转会潮之球员篇 同样的转会不同的滋味(图)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1月08日01:27 大连晚报 | |||
转会的主角是球员,对他们来说,每年一次的转会可能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也可能是一个残酷的折磨。有的人芝麻开花节节高,有的人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月儿弯弯照九州,几人欢乐几人愁,这话用在转会市场上,一点不差。但需要强调的是,现在高兴的越来越少了,愁的越来越多了。 转会等于下岗 从理论层面上讲,转会是双向选择,各取所需。但随着最近十年,职业球员数量的增加,需求市场接近饱和,供大于求,于是大部分球员的再就业前景就很不光明,对不少球员而言,上了转会榜,几乎就等于下岗。 今年的上榜人数达到585人,这是一个创纪录的数字。这么多球员上榜有它的客观原因:中超元年的参赛队伍由原来甲A的15支缩减到现在的12支,八一队整体挂牌,力帆队集体甩卖,红塔队被转让,三支队伍就出现大批上榜球员。另外,因为目前足球环境不佳,各个俱乐部控制财政支出,抛售剩余球员就成为一种时尚。 可是与上榜人数逐年增加相反,每年的摘牌率却在逐年下降。第一年摘牌大会摘牌率为24.1%,之后就再没有超过这个数字。就算今年也按照这个比率计算,那么还是有将近440名左右的球员找不到下家,能够在其后自己再重新寻找到出路的毕竟是少数,那么等待其他人的道路只有下岗。在职业足球运动员风光无限的虚幻背景下,这个数字很冰冷,结局很残酷,可却是事实。 “品牌股”和“潜力股”适销 在有希望顺利“出手”的球员中,“品牌股”和“潜力股”占多数。 所谓“品牌股”,就是有实力更有名气的球员。代表人物是李金羽、肖战波、杜苹还有张恩华。这4名球员都有国脚经历,其中肖战波是现役国脚,李金羽也风头正劲,所以这两人的转会最顺利,早早就确定了去向,而今年的转会标王,也很可能在他俩之间产生。年轻的前国脚杜苹则是在官方价格上确定的“标王”,据说他的身价有望突破700万元大关,即使有变化,也不会差太多,显然,实力加上未来的升值可能成为中远俱乐部看好他的主要原因。老国脚张恩华的去向是天津泰达,他的优势是丰富的比赛经验以及相对低的转会价格,毕竟,不到200万元买一个不久前的中国顶级后卫很合算。 绝大部分有了明确转会意向的还是那些名气一般但是有一定实力并且价钱公道的球员,既“潜力股”,其中有国脚经历的就有郝伟、周挺、吕刚、随东亮、黄勇、王安治、李蕾蕾,而其他的是那些很有上升空间的球员,像曲东、孙峰灏、陆峰、宋振瑜、王霄等等。这些,基本上都是在原来球队担当主力的队员,大部分属于红塔、力帆和八一这三支集体甩卖的队伍,有实力还不贵,销路旺盛不足为怪。 凄凉的大多数 不过,更多的球员还得归于凄凉这一类,其中不乏一些曾经威名赫赫的球员。 谢晖是一例。一年前还是国脚,还是海归的精英分子,可在力帆的一年庸庸碌碌,尹明善对他没了信心,其他人也不想买进这个大爷。幸亏力帆被成功转让出去了,谢晖可以去打中甲。可最近谢晖说,可以考虑打中甲,但薪水不能降。乖乖,那么谁愿意买一个这么贵又打不了几年的过气明星? 与谢晖一起并称申花四小龙的朱琪比谢晖还倒霉。当申思、祁宏另外两小龙在甲A依旧春风满面、笑看天下时,朱琪却黯然落寞于中远队的替补阵容里。全年的比赛,朱琪总共只上场打了六七场比赛,还包括足协杯比赛。2002年底,朱琪就被中远俱乐部挂牌。后来,中远又收留了他。不过,这次,中远似乎铁了心了,朱琪也好像只有退役这一条路可走了。 没人要发愁,有人要也发愁,因为价格谈不拢。陈波名气并不是很大,但却是前两年转会时的受益者——从2001年初从沈阳转会到天津,2002年初从天津转回沈阳,陈波的身价都是很高,分别是550万元和770万元。然而当2003年岁末陈波再次走上转会榜时,情形已是今非昔比。他去年只打了三分之一不到的比赛,与俱乐部的关系也很僵,于是俱乐部将他以320万元挂牌。可有意摘牌的辽足认为陈波顶多值100多万元。金德还不愿意降价,这样一来,陈波是有“家”难去,“实在不行,我也只能退役了。” 更惨的是小李明。自从传出“卖球”传闻之后,小李明就几乎无人问津。按照实力,他不应该到这步田地。可现在有些事,谁能说清? 这些还都是我们能够想起来叫出名的,剩下那些几百个名不大,脸不熟的球员,恐怕就更处在煎熬当中——足球运动员这条金光大道,现在看来也布满了荆棘啊。图片说明:这是上赛季谢晖和李明两人的经典记忆——都在比赛中进球。可现在看,谢晖好像被球绊住了,李明似乎让球击伤了,于是两人前途迷茫了。 作者:首席记者高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