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奥运年感悟飞驰--2004三大热点导读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1月01日08:44 东方网-文汇报 | ||||||||||
文/本报记者沈在群 一个最辉煌最重要的舞台、一部观众最多的连续剧推出了超级版、一种深具震撼力的顶级运动呼啸而至,差不多已经能够全面地喂饱我们了——无论我们在竞技体育上寄托的情感有多少层次。 站在岁首,我们正可以理理头绪,准备迎接丰富多姿的新一年。 理想奥运 可以在这里练兵、在那里学习,但到了奥运会上,这种话就没什么味道了。国家体育总局早已明确,奥运会是中国体育的“大考”。没有像样的金牌数,大考又怎么能算过关了呢?雅典奥运带给中国体育界的内在压力,无从回避,也不必掩饰。 在体育新闻圈滚了几年,我知道,要在世界大赛上夺得一块金牌需要多么精确的算度!训练、实力、心理、赛程、身体等等,这么多因素随时改变、不断综合,临战前的动员因人而宜、或重或轻,真是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到中国军团出征雅典前,有关人士昂然宣布计划冲击多少枚金牌的时候,请相信,这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数字。 不过,悉尼奥运超预算的收获,给雅典之行增加了难度。或许,只有蛰伏几年的泳将的再度崛起,才能实质性拓宽夺金面,帮助中国军团更上层楼。 有一点可以断定,虽然中国早已成为世界重要的体育国家,但雅典的战况仍然会让我们牵肠挂肚;夺到的每一块金牌都会让我们雀跃不已。从1984年开始,我们就是这么等待奥运的,现在也还是。 8月,那么热的季节,会有那么热的激情之泪吗?把所有的,所有的祝福都送给中国奥运健儿。 现实足球 回到中超,广而言之,回到中国足球,我们就需要稍微变换一下心情。成绩当然要关心,但至少应该留40%的心思在娱乐上。面对眼下的中国足球,这是一种现实选择。 以中超刷新甲A,不用说是足协高层力振颓局的雄心的表现。不过积年沉疴,中国足球真是难以一朝雄起。再说,原足协班子开创甲A的时候,那也是胸怀大志,但10年下来回头看,您见到什么了吗? 甲A教会了我们冷静地看足球,这成为我们比较轻松对待中超的一大原因。其实,中超挺有趣的。比如:是不是会出现实德系?外教执鞭作为一种现象是不是正式消退了?上海足球的突破有没有后劲等等。当然,我们首先是希望中超能踢出超过甲A的水平来。 2004年还有亚洲杯、有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有奥运会预选赛12强比赛。还是那句话,留一些余地给自己。只要国家队、国奥队别怯场,放开了踢就行。就算有幸杀出了亚洲,我们也不用高兴得发狂。如果实现了世界赛场进球的目标,我们倒可以喝一杯! 新年之际,善祝善祷。望中超精彩;各路国字号奋发有为。让我们球迷在享受娱乐的同时,还能收获一点由衷的喜悦——如同看到恃宠的顽童终于有出息了。 领悟F1 看F1,除了感受新鲜刺激,更重要的,是我们有必要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 好几年前,向一位著名专家讨教城市发展的阶段性问题。自称从不看球的专家第一次让我知道了F1。他列了不少数据说明,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从地区级大城市向国际名城转变的过程中,主办里约站F1大赛作出了意义深远、效果显著的贡献。 就是回到运动本身,F1的运作也绝对是体育产业化的大手笔。通过赛事的连接,F1把汽车科研、品牌宣传、产品消费等要素组合成一个系统,不停改进,不停运转。搞F1确实费钱,但F1也是一个利润巨大的项目。为了争取更多的利润份额,一些F1车队正和联盟高层叫板呢。 中国竞技体育从专业体制走出来,已经很久了。拉赞助、职业化、发彩票,办法想了不少,但落实到项目本身,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几乎是一个通病。体育产业化,如果不能解决一个自我发展问题,总是一大遗憾。通过自己主办F1,更通过学习F1运作的精髓,我们可以领悟现代体育产业的崭新理念。 借F1的强劲引擎,开创中国体育产业的新天地——2004年,身负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