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晚报:一杯辽足苦酒 浸满辽体酸涩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2月24日03:22 辽沈晚报 | |
没有强大的经济后盾,就难以挽留手中的精英,辽足近年来屡屡迫不得已的“卖血求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辽宁体育的尴尬与困惑…… 1999年,刚刚从甲B升入甲A的辽足历史性地取得了联赛的亚军,但是随后守门员刘建生便出走上海滩、徐冀宁则加盟沈阳海狮,这是辽足球员大批输出的一个前兆。虽然两名球员的转会费都不高,但他们的转会费却成为辽足俱乐部维持球队生存的一笔保命资金。 2000年,因为待遇上的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绝对主力肖战波与当时的辽足俱乐部总经理钟晓哲闹翻,随后高薪加盟青岛颐中,这是辽足比较典型的因为“钱情纠葛”而发生的球员转会个案。最后肖战波给辽足带来了500万元的转会收入。而当时,如果辽足俱乐部将肖战波的待遇提高的年薪80万元,肖战波就不可能离开。 当年,辽足前场三叉戟之一的快马曲圣卿也高薪出走上海滩,转会费高达800多万元。这是一次成功的自由转会,申花俱乐部当时的副总经理瞿郁明亲自到沈阳完成了最后的交易。但是,申花方面以刘建生作为交换,最后成交额大约在500万元左右。这500万元又帮助辽足度过了当年的年关。 2003年,早已经成为全国各家俱乐部趋之若鹜的猎物——张玉宁以1040万元的天价被上海申花俱乐部挖走,年薪高达300万元。这次交易创造了甲A联赛转会费用当时的最高纪录。另外,当时球队当中技术出众、攻击力极强的李尧则被大连实德俱乐部收至帐下,转会价格550万元,他此后成为实德队不可缺少的攻击型后卫。另外,一直在后防线上有出色表现的曲东也转会云南红塔俱乐部,身价450万元人民币。张玉宁、李尧和曲东等主力球员的转会费也暂时解决了辽足俱乐部在北京岌岌可危的财政问题。 如何改变这种被动的人才流失,如何获得一个运动队、运动员双赢的未来,这是辽足需要思考的,也是辽宁体育需要思考的…… 首席记者刘志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