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晚报:辽宁体育向何处去?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2月24日03:22 辽沈晚报 | |
为什么,不把离别当出发? 即使是到了年终岁尾,辽宁体育人还是无法让忙碌了整整一年的心得到休息。 目前,辽宁体育各级兵团已经开始为了明年的生存而在各企业商家之间四处游说、奔走哭号,其中以辽足转让的一波三折最令人牵肠挂肚;与此同时,以李金羽为代表的辽宁籍 即使是我们那些年轻的体育记者,也可以随口列举无数因生存空间和发展待遇而远走他乡的辽宁籍名将;即使是最普通的辽宁体育迷,也会随便说出他思念的远方偶像。离别,几乎已经是辽宁体育每年的习俗,庆功喜宴痛饮的美酒里淹没的是那缕谁都不忍心提起的乡愁。辽宁体育强省的磅礴形象背后,掩藏的是经济困窘的悲伤。 以上都是辽宁体育迷们非常熟悉的情绪,我们也常常是用离别的热泪来表达对体育的迷恋和对家乡的深情。 不过,几天前,一位辽宁籍的体育经济学博士鲜明地阐述了这样的一个观点,那就是,辽宁最大的体育资源就是人才资源,辽宁体育就是应该把体育事业变成体育产业,就是要把运动员变成商品,就是要把金牌摇篮变成人才摇篮,把被动的人才流失变成主动的人才输出,让辽宁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体育人才培养和输出基地,让辽宁体育因此获得最强横的体育产业发展仪仗…… 石破天惊的观点或许会让每个正在为辽宁体育而苦苦思考的人们惊异地抬头——我们可以这样想,可以这样做吗? 可以的,如果换一种思考方式就是另一番景象了。我们的体育健儿不仅仅是因为生活待遇和发展空间的诱惑与压力而离开家乡,更是因为优秀的技能和出色的成绩而获得资格去闯荡外地,这不是资源的被抢夺,而是我们的产品在抢市场。如此,无奈的远行就变成本领的证明,凄凉的离别就变成了豪迈的出发,表面上傲视群雄实际上心事重重的辽宁体育,就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气吞万里……只是,这样做,能行吗? 我们知道,我们目前涉及的话题已经牵扯到了辽宁体育的整个价值观,即将引发整个体育系统工作重点的重新思考——要金牌,还是要产业。 辽宁体育在新中国体育历史上写就的绵延至今的光辉篇章,会因为我们的这一话题启动而告一段落吗?辽沈父老近年来骄傲与沮丧共同结成的心结会因此而云散烟消吗?和大家一样,我们也在为这样的话题而忐忑不安,但同时又相当兴奋。我们承认,在我们共同的关于辽宁体育的光辉记忆里,我们开始了犹豫,但在孙继海、李铁远走英伦的背影里,我们找到了勇气。 请与我们一起思考,一起讨论,以辽宁体育明天的名义。本报体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