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中国体操从大席棚起步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2月22日16:11 北京晚报 | |
国家体操队成立50周年有感 当1953年11月17日,我们第一批国家体操队的运动员到天津市重庆道100号报到时,那里根本没有训练场地。院里有个大席棚,原是个餐厅,我们训练时就把桌椅搬开,放上几块垫子就练上了。时值寒冬腊月,席棚中间就安个火炉子,训练前披着棉衣先烤烤火,然后甩掉棉衣练两下子,再披上棉衣烤火。这个大席棚就是国家体操队第一个“体操馆”。 打1954年起,我们就搬到北京中央体育学院的体操馆训练了,有时也在大操场露天训练,训练条件比在天津时好多了。 1956年,前苏联专家来华任教,我们在1962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中,男子获团体第四名、鞍马第三名,女子获团体第六名,真是不易呀! “文革”中训练全被打乱。北京体育馆四楼大厅和乒乓球馆一楼都曾是国家体操队的训练地。这种没有安定的训练环境,没有安全保护措施的游击式的训练,致使我们曾获得过1966年第一届亚新运动会男子体操全能冠军的优秀运动员姚菊生,因练一个高难动作而受重伤死亡,为中国的体操事业付出了血的代价。 直到1974年,国家体操队才建成了有海绵坑的专用体操馆。从此,马艳红、李宁等一个个世界冠军就从这个体操馆诞生了。中国体操从此震惊世界。当一些外国队参观了中国体操队训练的体操馆时,对中国人能在他们认为如此简陋的体操馆训练出世界冠军,感到十分佩服。 在中国体操队成立50周年前夕,一座崭新的体操馆落成了。这座长70米、宽30米的建筑,里面又明亮又宽敞,特别是清除镁粉灰尘、室温的自动控制以及一些电子设备,都是世界一流的。 从大席棚到现代化体操馆,我们第一代体操运动员盼了半个世纪!今天也想进去翻个筋斗,可惜都已经成了老头老太太。我们衷心祝愿年轻运动员在这个现代化的体操馆中,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刻苦训练、团结一致、为国争光的优良传统,在2004年和2008年的奥运会比赛中,夺取更多的金牌,为祖国争取更大的荣誉。国家体操队第一任队长陆恩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