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祥福集训身先士卒拼狠劲 要把压力变成动力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2月21日05:24 北京青年报 | |
当足球教练不容易,当国奥队主教练就更不容易,几天的集训下来,沈祥福不但嗓子沙哑了,而且一向身先士卒的他昨天在训练中让大家为他不禁“捏了把汗”。 听着沈指有些声嘶力竭的喊声,队员们在训练中表现得更加认真,“沈指为了球队这么认真,我们也得努力”。 除了用嘶哑的嗓子指挥训练,沈祥福还身先士卒,经常亲自参加到练习之中,和一群年纪还不到自己一半的年轻球员摸爬滚打。在昨天中午的训练中,沈祥福指导队员进行铲球练习,他叫来于涛和自己一起为球队做示范,结果于涛“一点不念及师徒情面”,趁沈祥福不注意一个滑铲就把带球的主教练放倒在地,引起了场边记者、球迷们的一阵惊呼。于涛发现“闯了祸”,连忙招呼场边的队医:“大夫,大夫,快过来,沈指受伤了!”队医还在犹豫着要不要过去看看的时候,沈祥福已经自己慢慢站起来了。 这还不算,在下午的训练中,沈祥福又参加了三抢七的抢圈练习,虽然他的技术、意识都不错,但运气却不够好,在20多分钟的练习中7次因传球失误而到“圈”里抢球,运动量比其他球员都要大。在抢圈练习的最后阶段,沈祥福再一次不幸倒地,这次的“肇事者”是张亚林。只见沈祥福在地上坐了半天才缓过劲儿来,指着脚脖子冲围过来的队员“揭发黑脚的行径”:“看,就是踹这儿了!” 看着沈祥福这么“拼命”,场边观战的记者们都不禁为他捏把汗:“瞧沈指现在的嗓子,都能给金嗓子喉宝做广告了,可千万别再受了伤,奥运会预选赛出线还得指望他呢。” 在一天的训练和队内总结会结束之后,正在带领国奥队集训的主教练沈祥福首次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关于新人 背景:本次国奥集训有四名新人入选,分别是曹明(前锋)、李大维(前锋)、王栋(中场)、张宝峰(后卫)。 记者:通过几天的训练,您怎么评价新入选国奥的四名新人的表现? 沈祥福:他们在训练中非常努力,由于是新入选国奥,因此他们更加珍惜机会,通过努力他们会很快融入这支球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的身体条件都不错,体能很好,现在的问题是他们如何尽快领会球队的战术要求,比如何时逼抢、何时扯动。 关于重回国奥的球员 背景:“问题球员”徐亮、王圣重返国奥,曲波也在伤愈之后再次被召回队中,这些球员的表现引人注目。 记者:几天的集训中,重返国奥的几名球员表现得异常努力,您怎么评价他们的表现? 沈祥福:人往往在经历挫折之后会更加珍惜失而复得的机会,徐亮、王圣和其他队友比起来,更珍惜训练机会,表现得很努力。年轻球员容易犯一些错误,重要的是他们自己能不能把挫折化作动力。曲波很长时间没能参加正式的比赛,因此体能上和队友有一些差距,这几天大运动量训练之后他的身体反应也是最大的,不过,他自己非常认真,正在努力追赶。 关于伤病 背景:本次集训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极大,拼抢极为激烈,集训几天,已有三名球员(吴伟安、周麟、王栋)不同程度受伤,加上从国家队回来处于恢复期的张耀坤,国奥伤兵名单中已有四人。 记者:集训刚刚开始就有三名球员受伤,您是否会对训练的对抗强度作一些调整? 沈祥福:大家都看到了,球员这次集训非常投入,表现得十分积极,我们对他们的要求就是按照足球比赛的规则来踢,拼抢要冲球去,在逼抢下,球员们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控球能力、加快动作频率。激烈的拼抢难免出现碰撞,这是正常的,都不是有意的伤人。 关于“国奥整风” 背景:与叙利亚比赛中表现出的懈怠让“超白金”的光环褪色,本此集训将思想作风摆到了重要位置,用了几乎三天时间来统一认识。 记者:这次国奥花大力气在思想作风方面,从几天的训练情况看,您认为效果体现出来了吗? 沈祥福:效果非常突出。这几天的训练强度极大,要在以往,球员就可能在疲劳之后精神有些松懈,但现在训练效率很高,球员在大强度下也毫无怨言,训练结束后想到的就是抓紧时间休息或是抢着接受按摩放松。这次训练教练组不收球员的电脑也不收手机,靠的就是球员思想上的重视。 关于小组出线 背景:2004年雅典奥运会亚洲区12强预选赛,中国国奥队与韩国、伊朗同组争夺一个出线名额,足协提出“必须出线”的要求,国奥面临极大挑战。 记者:对您来说,这次带领国奥争取奥运会预选赛出线,压力是不是比以往要大很多? 沈祥福:足球教练随时都伴随着压力,关键是如何把压力变成动力。这次分组对球队来说是一次挑战,困难越大就越要求我们把准备工作做好,投入和付出要比过去更多、更充分。 记者:您对出线前景怎么看? 沈祥福:首先我们有信心,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强化的、大运动量的训练,做好充分的准备。而对于比赛的胜负我从来不去预测。我一直坚持的一点就是: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出特点,就有机会取胜。 本报记者成都毛家湾专电 作者:李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