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谁来给举重运动一点爱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2月17日15:59 新华网 | |
新华网沈阳12月17日电(新华社记者刘阳李铮) 窗外是摄氏零下十几度的严寒,沈阳体育会馆内同样冷冷清清,观众席上只坐着运动员和工作人员,台上的选手屏气凝神将杠铃举起放下。这不是什么训练队内部的比拼,而是正在进行的亚洲俱乐部举重锦标赛。 虽然上场的选手也并非赫赫有名的世界冠军或是奥运会冠军,但是比赛好歹也是亚洲大赛,而且是世界上惟一的俱乐部举重赛。可是为什么没有观众,为什么主办方没有像往常一样在会馆门口开设售票亭? 负责本次比赛市场运作的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下属体育经营公司经理张华敏说:“别说卖票,我们就是把票送上门去人家也不要。”张华敏所说的“人家”指的就是赞助商。张华敏从今年9月就开始为举办这场比赛四处寻找赞助商,她说:“赞助商对举重比赛没有任何兴趣。我们提出可以送赞助商一些门票,他们说不是球类比赛他们就不给赞助。” 送上门的票都不要,更何况要出钱买票!因此,体育经营公司也彻底放弃了卖票的念头,邀请辽宁省举重队以及沈阳市队的队员们来观看比赛。这场亚洲俱乐部锦标赛也就变成了举重队的观摩比赛,台下的队员为台上的队友加油喝彩,同时也见识一下国外选手尤其是伊朗选手的实力水平。 张华敏透露,这次最大方的赞助商出资4万元,有些赞助商为参赛选手交了每人110美元的参赛费,还有些小赞助商只是送来一些产品。她说:“我们以前搞过一些球类比赛,赞助商一掏就是10万元。” 不仅在沈阳举办举重比赛会出现这样的冷清景象,在国内其它地方也都如此。找不到赞助商,主办方就缺少足够的资金筹办比赛、提前造势宣传,大众也就无从获知比赛信息,自然不会关注比赛。久而久之,中国举重运动的市场推广就陷入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境地。 中国举重队是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夺金的“大户”之一,不过奥运会后谁又会继续关注举重?在11月结束的世锦赛上,中国队拿下21枚金牌,获得男、女团体总分第一。中国的哪个球类项目可以与举重的好成绩媲美?可是中国举重所受到的社会关注度又哪里能比得上那些球类运动?中国举重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顽强成长,虽然缺乏养分供给却依旧枝繁叶茂。但是,任何运动项目都需要社会关爱,谁能给中国举重一点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