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明:中国足球少年落难乌拉圭 可恶“球托”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2月16日08:22 东方网-文汇报 | ||||||||||
叶志明 出席一个平常的新闻发布会,相信米卢先生和那位副秘书长先生也是盛情难却顺水推舟,但客观上却扮演了一个很不光彩的角色。如果说中国足球有“球托”,那米卢和那位副秘书长先生是最大牌的“球托”了。说到底,他们决不会是故意的,但是他们的出场,彻底解除了善良人们的最后一道警戒线。 给青少年足球爱好者一个踢球的地方、成才的机会,本是一件好事。问题是极少数人不顾市场游戏规则,鱼目混珠、惟利是图,坑了一帮学生和家长,坏了足球市场的名声,而那些名人大牌过失也罢,故意也好,起的作用是非常负面的。 一层窗纸被捅破,踢球市场的无序状态被无情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受骗少年决心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相信共和国的法律一定会还他们一个公正。需要检讨的是,中国足协如何管理这些大腕儿,特别是如何管好那些聘请的来头很大的洋雇员。老实说,中国足协聘请米卢,在冲击世界杯的环节上是成功的,但是在管理洋教练方面却很糟糕。中国足协放任米卢的“后遗症”,这笔债的清偿还刚刚开始。 亡羊补牢,现在有必要开展一次彻底的清查。查一查到底有多少足球子弟漂洋“留学”,到底有多少所谓的“体育文化公司”在无证驾驶或违规经营?国内到底有多少青少年足球俱乐部是实实在在搞训练育人才,又有多少是挂羊头卖狗肉?中国足协应该担负这样的管理使命,不能再让那些“骗子”、“托儿”有机可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