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万万不能 “大户”争夺高位--女足锦标赛观察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2月15日15:21 新民晚报 | |||
“三六九等”分女足 16支参加全国女足锦标赛的球队中,除了邻近义乌的上海、江苏女足是用大巴直接开赴赛场外,其余球队中,唯有北京、大连、广东和奥运之星国青队选择了飞机作为交通工具。坐火车打比赛依然是绝大多数球队不得已的选择。这是对各队经济实力的最简单区分。 全部球队中,早就爆出在不同俱乐部之间,国脚的收入有三六九等之分。最好的是上海队,如果上海队当年拿到2个以上全国冠军,那么身为队内主力的上海籍国脚,一年工资和赢球奖金全部加一块收入在10万以上。这在女足圈内是一个“绝对高度”,包括北京在内的球队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如果是在河北队,那么即便是王丽萍这样优秀的球员,工资加奖金也不过1300元左右;而刚刚当选“亚洲足球小姐”的白洁,月收入也不到2000元。 良性循环促发展 上海队的高收入首先是和赢球奖金、出场费直接挂钩。俱乐部愿意重金投入,前提是上海女足是一支多年来为上海增光添彩、夺取了数十个冠军的金牌球队,而方方面面的后勤保证全是为了给球队夺冠铺平道路,这与领导的关心和社会的投入分不开。上海SVA女足俱乐部总经理沈永毅粗略算了一笔帐:上海队每年的基本预算即为800万元,由俱乐部和上海市体育局共同出资。预算开支主要包括球员教练等人的基本工资、伙食费、训练费、装备差旅费等公用事业费、冠亚军赢球奖金、乃至出访费、运动创伤医疗费等等。其中仅差旅费中的机票等交通费一项,今年就花费了76万元。 同样,唯一能与上海女足抗衡的北京队,也是因为战绩出色,才得到了资助。而来自足球城实德体系中的大连女足,她的成长也离不开足球城市委领导的支持和关心。 从江苏女足中抽调队员组建的徐州师范大学队首次参加锦标赛即进军四强,江苏女足在超级联赛中又排在第四。这与江苏女足全力冲击主场作战的十运会不无关系。江苏华泰女足俱乐部队伍注册资金达350万元人民币,每年投入350万元。良好的俱乐部机制和雄厚的财力支持是江苏女足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 天津女足成立至今才三年,三年内为求生存,换了三个婆家,才保住了每年100万的赞助投入,为兑现对赞助商的承诺,球队在成立第一年就取得九运会的参赛资格,第二年取得进军女超资格,到了今年已经首次跻身锦标赛前六。这些津门姑娘在文艺汇演时说了一段天津快板,一句“球队成绩好,老板才给钱”赢得了台下众多球员和教练的会心一笑。 举步维艰求温饱 河南、河北、山东三支老牌球队,锦标赛都跌出了前十名。这是三支同时在贫困线上呈自由落体状的球队。河北、山东女足是目前两支仅有的没有赞助商、完全依靠体委的球队,而今年为河南队提供了20万元赞助费的赞助商明年也将退出。 河北女足从来不缺少吃苦的精神,作为全国唯一一支至今仍在土场地踢球的球队,河北队曾为国家队输送过王丽萍、张鸥影和刘亚莉这样一批优秀国脚,过去也一直是中游偏上的球队。 河南女足的老国脚范运杰和年轻门将周元元此次也同时入选新一届国家女足。河南还是国内最早开展女足的地区之一,早在1983年就成立了首支女足球队,但河南女足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在整个体育大环境都还属于旧体制的河南省,不仅极难找到社会赞助,据悉,就连整个河南省每年开展球类项目的经费总和也不过是1000多万元,而女足能分到的那口羹,就在20万元之内。 “一文钱憋死英雄汉”。当一支球队在水深火热中挣扎、连实现温饱都有困难的情况下,纵是再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却也无法改变穷困带来的恶性循环。按照足协的规定,今年全国女足锦标赛的前12名球队才有资格参加明年的女超比赛。对此,个别省份女足的上级领导却称,打不进女超没什么,正好能省下差旅费、免去舟车劳顿之苦,正好在家闭门苦练!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句经典台词早已深入人心。用这话形容现今中国女足的发展状况,倒也贴切,虽然残酷,但也是大势所趋。 记者俞剑(本报义乌今日电) 上海女足成功卫冕之后队员们兴奋异常本报记者彭幼龙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