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助动车到宝马奔驰--申花尚能“拼凑”起来的记忆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2月10日03:14 新闻晨报 | |
尚能“拼凑”起来的记忆 10年前的12月10日,普陀区体委负责群众体育组织的干部张德发一早就起床了。现在他回想起来,上午的记忆几乎是空白,因为,这一天下午发生的事情,对他来说意义太重大了。 中午,他骑着自行车,从普陀区的家中,用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到金陵路山东中路的申花电器公司办公室。在这个不起眼的办公室里,一个庞大的事业正在进行最前期的规划。上海要走出体育改革的第一步,把专业的上海足球队交给社会企业申花,组建申花足球俱乐部。而作为曾经在上海队中打理大小杂事的体育圈人士,张德发被选中担任球队的管理层干部。 下午两点半,张德发又骑上自己那辆破旧的永久自行车,向着令自己心潮澎湃的一个目的地蹬去。他当时的生活条件很一般,身穿一件很朴素的棉袄,头发在北风中被吹得乱蓬蓬的,大眼镜片上全是灰尘。 来到上海西郊的银河宾馆时,他的脸已经被风吹得红红的,但按捺住兴奋的心情,他控制好自己的步速,慢慢地来到非常豪华气派的二楼大厅。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的“诞生礼”,就要在这里举行。 大厅中已经云集了上海体育界的各路人马,有足球界的元老、上海市体委的高层官员、老上海队的教练队员,还有像徐根宝和张德发这样即将在新的申花俱乐部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新人”。与即将成为主角的徐根宝不同,张德发知道自己的位置,他悄悄地在台下找了一个后排靠边的位置,坐下来,让接下来的申花俱乐部诞生过程,激荡自己的心。 张德发记得,当时,申花俱乐部董事长郁知非是坐在第二排,上海市体委主任金永昌的旁边。当时的黄浦区副区长沈立恭主持会议。后来在金永昌和郁知非进行上海足球队的交接时,大金在郁知非的肩膀上拍了一下,说:“我把这付担子,交给你了。”当时还很年轻的郁知非,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揭牌仪式之后,郁知非在旁边小厅召开记者招待会。张德发没有参加,这时他在申花俱乐部中的身份还不为人所知。但是,一位熟人从记者招待会厅里奔出来,冲着张德发大喊道:“老板(郁知非)已经把你隆重推出了!申花俱乐部球队由你来管!” 接下来,张德发开始应付各路熟人的祝贺,当然也有提醒和忠告。“你可不得了啊!”一位曾经担任中国少年队领队的元老对他说,“申花队领队,这个担子可不轻!” 这个担子有多重,张德发第二天骑自行车到申花租用的江湾基地一看,才有直观的感觉。后来成为申花队大本营的三层小楼那时已经有了,但一楼是大仓库,二楼一层只有四个大教室,里面有几张挂着蚊帐的床,三楼也是仓库,里面乱七八糟。 旁边的食堂,当时还在生煤火做饭。没有澡堂,队员们训练结束,只能在球场看台下的一个地方冲凉,热水是这边食堂用煤火烧热的,通过水管送到那边。 那个时候主教练徐根宝还没有车,他坚持住在队里,而球员们最初还是沿用专业队时的规矩,一周回家一次。他们多数是骑自行车回家,家很远的像蔡建林,只能坐公交车,回趟家在路上就要花两三个小时。那个时候,没有任何人打得起出租车。直到1995年夺冠之后,申花队员在交通方面的问题才逐渐得到改善。用夺冠后的一笔奖金,俱乐部买了35部助动车,给所有球员一人一部。现在开宝马的球员,当年也是从助动车过来的。 晨报记者 郭先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