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关于甲A的记忆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2月04日09:23 南方都市报 | |
程潜启厚 程岗专栏 我做明星访谈真正的开始是1995年,那一年,记忆里都是些阳光灿烂的日子。 那些周日的下午,在广州东较场采访宏远队比赛的记者可以凭甲A的采访证领到一支水。广州的夏天很长,天气肯定炎热,但现在怎么都感觉那时的太阳晒在身上是暖暖的。我和球迷们都看着陈亦明穿着件红T恤在场边指点江山;马明宇带球闲雅地穿针引线,间或有一两脚远射;再有黎兵在前锋线上总是极有责任心地奔跑着,随时准备进球……当然还有老池、还有区楚良……他们带给我相当大的触动,而这种触动后来在见到罗马里奥或者其他的更大的腕时也没有了。 我现在意识到:那种触动甚至激动,除了他们是明星,还因为当时自己年轻。 那时在原来的商台做一个叫《甲5风云》的节目,请到的第一个嘉宾是陈亦明,说些什么也忘了,只记得他开了辆很帅的摩托车(是隔得很远也能听到发动机声音的那一种)。下了车来,也是意气风发的样子。后来再去二沙头请马明宇,他和伍文兵住一个宿舍,很得意地告诉我们那儿条件不错,还安了空调,食堂的伙食不错,他也常出来吃川菜解馋。上了节目,马明宇总是笑眯眯的样子,很得球迷的喜欢,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他的饭桌上朋友总是很多。后来我们也成了好朋友,我总是替他分析彭伟国和曹限东,希望他能在国家队站稳脚根,他总是很谦虚地点头称是,让我们这些其实对足球很业余的人也很受用。记得当时还有行家说他带球跑的姿态最像欧洲人,我觉得这比喻很深奥。 还有黎兵,他那两年获得了不少荣誉,星味十足,但说话也总是留有余地。只是在1998年,我做一个甲A5年的回顾专题时,在成都问他:“你觉得你还有希望以球员的身份踢一次世界杯吗?”当时离戚务生的国家队的那次失败还不太远,他笑着说:“恐怕没机会了。”在那些年,说起自己的工作,他少有的一次没那么自信。 后来,和陈亦明越来越熟悉,几乎快成了同事。 一块儿讲意甲或者是聊天,少有了当年见他开摩托的那种兴奋感。有时说起中国足球,说起当职业教练,他总说累,其实那是外人看来他最风光的时候。现在他上节目爱戴着眼镜,我有时侧面看他会看到眼镜有度数,一直没搞清楚是近视还是老花,我明白他的目的是为了把欧洲足球研究好。国内足球,不管甲A甲B,还是中超中甲,他都不会去关心了。 马明宇后来当了国家队的队长,我们一帮朋友一致认为他的性格、他的为人是决定性因素。在中国队,马队长的球技不会超过当年阿根廷国家队的马队长,但马儿队长做好了一个中国特色的队长,而马拉多纳现在也只是在温州走穴挣钱而已。马儿也去过了意大利,不过没机会在正式比赛里展现他欧洲人般的跑动姿势。 我没有说过黎兵是中国最好的前锋,但我觉得他的某些素质是最优秀的,他后来说没能参加世界杯是遗憾,我认为不是技术的问题,而在于他的欲望。马明宇去了世界杯,区楚良作为第三守门员也去了,黎兵的惟一错误,是1998年时就觉得机会已不大了,他当时已经在为教练生涯做准备。今年他已经比更多同龄人更早开始当上了教练,尽管成绩一般,但他毕竟已经开始了。 现在我有关足球的记忆全是夜晚的记忆,无论是英超、冠军杯、还是自己解说的意甲。他们的足球更好,但他们无论在白天还是在晚上踢球,在我们这边都是夜晚,这和曾经的甲A阳光灿烂的记忆,是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