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甲A要驾鹤西行了,心里还怪不好受的。始终与丑闻相伴,黑色幽默的发源地,没人真的把它当盘菜,这就是甲A。可毕竟中国足球在甲A职业化数年后终于踏上了世界杯赛场,中国球员甲A职业化几年后融进了德甲英超,我这个球迷也走过二十岁,走过三十岁,甲A的回忆上一遍遍印证着青春的激情和冲动。
第一次到足球场看球是甲A联赛职业化以前,在省体育中心,山东青年队对德国的一个
大学队,李小鹏、于远伟、李明、李斌等都是那支青年队的队员,可当时不知道这些名字。真正让我感到惊艳的是草坪,灯光下像碧玉铺成的一般,镶在火红的塑胶跑道中间,要多美有多美,比看电视强多了。
后来再去球场看球,看乙级、甲B联赛,真正吸引我的是球迷。一是盼着翻人浪,电视里外国球迷经常翻人浪,俺也想翻一翻,可看球的只坐了遮雨棚下的两个区,对面是一片白地,怎么翻?这个愿望到职业化后才实现;二是急着学吹口哨,不是嘟起嘴就吹的口哨,那声音太小,要把俩手指放嘴里吹,声音嘹亮还带拐弯,很“酷”,可惜我刚刚学会不久,大伙都改吹喇叭了。
印象最深的一次看球是山东队冲甲A的关键场次,虽然票价两元钱,可观众还是太少,于是到大学组织大学生免费看球当拉拉队。入场的时候,剪票的咋呼一通:“排队!排队!有票的排这边,没票的排那边。”后来越想越觉得可乐。
后来甲A火爆了,反倒看得少了,因为票价贵了,现场也不如电视转播清晰,还有慢镜头可以琢磨。但甲A的点缀的确让年轻的岁月更加美丽了,也更加自信了。
虽然老早就把足球记者当做“理想职业",但真实现了理想,才发现这是一项枯燥的、足以扼杀爱好的事情。我几乎失去了对甲A的感情,真正做到了胜不喜、败不悲,因为不管输赢要先看清记准谁进的球、谁传的球,赛后要参加新闻发布会,要加班加点写稿发稿。等全忙活完了,一身疲惫哪还有心思回味比赛?
平时总是骂甲A是假A,不屑去看,现在甲A到了末代了,才发现它带给了中国足球最快的发展,更带给了我们这帮球迷一分牵挂、无限快乐。甲A没了,好在中超要来了,我希望中超别太火爆,平和一些,持久一些,理性一些,让中超单纯一些,让足球成为我们的欢乐。
(作者为《齐鲁晚报》政教新闻采编中心副主编)
金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