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报:浩荡前行--十年甲A主旋律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2月01日07:35 中体在线-中国体育报 | |
从1994年到2003年,甲A联赛历经十年,终于画上了句号。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十年并不算太长的时间,但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十年甲A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却是非凡的和前所未有的。因此,当甲A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的今天,我们有足够多的理由去怀旧,去思考,去重温十年甲A的快乐和悲情。 十年甲A,不仅让中国足球摸清了足球职业化发展的大致脉络,形成了一个比较规范、 十年甲A,让足球从单纯的一个竞技比赛项目而日益成为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重要社会概念和社会现象。时至今日,中国的球迷队伍日益扩大,与足球相关的足球产业也遍地开花,相关足球的媒体影响力越来越重,足球传播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在某些特定的区域里,已经达到了人人看足球、人人侃足球的层面。这在中国足球市场培育过程中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 十年甲A,让中国足球从低起点出发,从对世界足球的懵然无知到逐步拉近了与世界足球的距离,不仅让我们认识了世界,也开始走向世界。从1994年甲A职业化开始,中国足球共有两次冲击世界杯赛。从1997年的十强赛到2001年的十强赛,中国足球实现历史性突破的过程,也正好与甲A联赛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环环相扣、息息相关。 引进和输出也成为甲A联赛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从第一名外援和外教出现在中国的甲A赛场上至今,中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不断在失败面前总结经验和教训,已经开始在引援方面闯出了一条理性化和有序化的道路。一些实力不俗的外援和外教加盟中国甲A联赛之后,不仅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中国联赛的质量,增加了比赛的亮点和可观赏性,更重要的是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竞争,使中国足球增加了更多的危机意识。 与此同时,中国的甲A球员也开始走向世界,加盟了欧洲高水平的职业联赛。从过去的李金羽和马明宇,到现在的李铁和孙继海,中国球员的留洋潮也从最初的坎坷开始走向光明。这也不能不说是甲A职业化市场培育的一个亮点。 十年甲A,让人们见证了中国足球区域性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不稳定性,见证了大连“足球王朝”的建立,也目睹了广东足球由巅峰到低谷、由蓬勃到衰败的过程。在甲A的十年里,大连队共七次夺得联赛冠军,成为甲A联赛名副其实的霸主。在此期间,只有上海申花两度夺冠和山东鲁能队夺得一次冠军,打破了大连队对甲A冠军的垄断。实践证明,只有那些足球基础雄厚、俱乐部管理工作到位、务实又拥有雄厚的资金推动、在聘请教练和内外援方面有“敢有天下先”的魄力的俱乐部,才能够在甲A的职业化过程中始终处于上游。而正是因为与这些,广东足球的背道而驰和逆向行驶才使他们最初被甲A所抛弃。 十年甲A,让人们体味了职业足球生存和竞争的残酷性,更因此让人们记住了数不胜数的悲喜剧,看到了无数泪水与欢笑、激动和悲怆交织的动人画面。从最初川人雄起声中打响的“成都保卫战”,到辽小虎在1999年险些创造的“凯泽斯劳滕奇谈”,从“黄金球市”到“冠军德比”,从“国安阻击战”到“抽签定生死”,从马麦罗的“单骑闯关”到舒马赫的“百步穿杨”,所有这些以精美的画面,都将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头脑之中。 当然,十年甲A,也让我们看到了许多并不愿看到的“丑恶”和“毒瘤”。在利益和金钱的诱惑下,有些比赛出现了地下交易,出现了“消极比赛”,或更甚之的“假球、黑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甲A联赛的顺利发展,也成为人们最为不齿的可恶行径。不过,所有这些都始终无法左右甲A十年浩荡前行的主旋律,更无法撼动中国足球向前发展的历史潮流。本报记者孟洪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