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象棋大师才是幕后英雄--电脑国际象棋的演变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1月27日09:55 中体在线 | |
1769年匈牙利工程师坎普伦为了取悦奥地利女王玛丽亚.特雷西娅,设计一台会下国际象棋的计算机,它只是一台机器,但是下棋时就像是一个凶残野蛮的杀手。实际上,计算机棋手下出的高招都是由隐藏在其身后的真正的国际象棋大师来完成的。计算机只是个假人而已。 图林的“纸机器人”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实事,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象棋程序是在计算机发明之前就编好了,编程者是一个具有超前意识的人,他知道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不仅问世,而且还可以下国际象棋。这个人就是阿兰.图林,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数学家。 图林是个国际象棋迷,但他的国际象棋水平一直很平庸。二战结束后,他就编写了可以让计算机下棋的程序。因为当时还没有计算机可以操作他的程序,他就自己来完成这项任务。他让自己担任计算机,而下一步棋花费的时间居然需要半个多小时。 香农的战略 与图林同时代还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克劳德.香农。香农在著名的德国贝尔试验室工作。他也希望教计算机下国际象棋。他意识到最大的问题是下棋的无限空间,你无法将所有的招数都写下来。因此他就设计了两个程序,A程序是将棋上所有的步骤都监控起来,而B程序只是对几条横线上的步骤进行监控。 用国际象棋代替炸弹 二战期间,美国在新墨西哥的洛斯阿拉默斯的沙漠里建造了一个大型的实验室,目的是研究自动化武器。这一目的要求计算机具有非常大的计算容量。1946年,具有匈牙利和美国双重国籍的数学家纽曼被授权设计一台具有巨大计算容量的计算机。1950年,一台巨大的名叫MANIAC的计算机面世,每秒可以发出10000个指令,并有主动编程的能力。在制造炸弹之前,他们先用计算机玩起了国际象棋。他们设计了一个6×6的小棋盘,取消两个象的位置,编的程序需要12分钟才可以完成两个回合,而有象的话就需要3小时。 在50年代中期,该程序进行了三次比赛,第一次是计算机自身对垒,结果,白方胜;第二次是与一位真人大师,经过10个小时的鏖战,大师胜出;第三次计算机的对手是一位学棋刚一周的女士,结果计算机在走到第23步时赢得了胜利。这也是人类历史上在智慧游戏中输给计算机的第一个女性。 贝尔硬件系统 肯.汤普森是计算机专家,他与贝尔实验室的一位同伴决定,运用价值两万美元的芯片制造一台具有特殊用途的电脑。这台电脑叫“贝尔”,用途只有一个———下国际象棋。棋手通过它可以在每秒钟内搜索到18万步的下法(当时超级电脑的极限也只不过5000步)。实际比赛中,贝尔可以计算到8、9个回合的局面,这就使它有资格参加大师级的比赛。贝尔曾获得过世界电脑国际象棋锦标赛以及1980年至1983年所有比赛的冠军,直到后来败在CrayX-MPs的手下。值得一提的是,CrayX-MPs的制造费是贝尔的几千倍之多。 国际象棋芯片 八十年代中期,卡尼吉-梅隆大学的汉斯.伯利纳教授开始继续肯.汤普森中断了的研究。伯利纳运用硬件制造了另一台电脑棋手,称之为“高科技”。他和自己的研究生卡尔.埃伯林共同研制了一种硬件步骤器,将64个芯片并列在一起,从而使“高科技”变得几乎无往而不胜(除了1986年败给另外一台Cray电脑)。 继埃伯林的学生Feng-hsiungHsu之后,默雷.坎贝尔和其他人共同研制了“芯片试验”,后来又被称作“深思”。“深思”耗费5000美元,每一步可以在一秒钟之内提供50万个下法的选择。Hsu和坎贝尔后来与他们的老师分手加盟IBM公司。他俩与乔.霍恩一起为IBM研制出了“深蓝”。 1996年,与卡斯帕罗夫在费城对弈的“深蓝”由IBM的一个SP/2服务器及大量用于高速计算的特殊芯片组成。每个芯片每秒可提供2至3百万个下法。1997年,“更深的蓝”采用200个这样的芯片整个程序的速度就可以达每秒2亿个步骤。 整个过程中电脑程序设计的质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最高级的个人电脑程序,如“更弗里茨”和“更年少者”的运行速度每秒在500万步以上,相当于等级分达到2700分,其实力与当今世界前100名棋手不相上下。如下快棋,只有前10名棋手可与之抗衡,如采用blitz程序,恐怕只有前2至3名有可能侥幸胜出。本报记者陈君(来源:中国体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