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2003年系列报道(4):皇马牵动中国球迷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1月18日12:38 中体在线 | |
100多年前,紫禁城内经常举办当时北京乃至中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堂会”。虽然这一形式在几十年后受到了广泛批判,但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皇家堂会”既是对各(京剧)名家流派的认可,同时“主办者”也可通过它获得最大的精神满足。 当年,“谭家班”班主谭鑫培先生以一出《定军山》在“宫”内外广受好评。后来,电影传到中国,它有幸成为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时至今日,该剧仍为“谭派”的保留剧 100多年后,紫禁城内又组织了演出,比起当年的“皇家堂会”,规模更大、规格更高———帕瓦罗蒂、多明戈、 卡雷拉斯“三高”联袂,观众趋之若鹜。同样,他们为的是目睹和聆听明星(“角儿”)的风采。 一个多月前,“皇马”来京时曾引发“中国足球炫耀性腐败”的争论,但勿庸置疑,“龙马之战”是到目前为止,国内运作最为成功的商业比赛,它所产生的效应已远远超越足球本身。 首先,“龙马之战”是一项经济行为。由于在这场比赛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所以才如此引“商”关注。健力宝、百事可乐、奥迪A4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纷至沓来,争相搭乘这架“皇家马车”。显然,“龙马之战”能够最大程度地展示这些品牌的知名度,使它们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进而获得满意回报。至于这场比赛为主办者带来了多少利润,想必这只是局限于一小部分人“没事偷着乐”的“商业秘密”。 其次,观念转变使商业比赛获得重新定位。上世纪90年代中期,商业比赛一度火爆,但短短两三年后,便渐入低谷,以至于后来主办者慢慢对它失去兴趣。“龙马之战”之所以取得成功,要感谢人们近年来在观念上发生的变化。以往的商业比赛,人们过多注重的是中国球队的胜负,一旦“工体不败”等神话破灭,伴随而来的便是球市萧条。相对而言,“龙马之战”的胜负因素无形中被降至最低点,取而代之的是“表演”,正如100多年前的“皇家堂会”以及去年的紫禁城“三高”音乐会。这也是主办者获得成功的关键。 第三,品牌产生效益。人们倾情“龙马之战”,在于“皇马”这一品牌,更在于贝克汉姆、罗纳尔多、菲戈、劳尔、齐达内、卡洛斯这六大明星,是他们使“皇马”名利双收。试想,如果没有贝克汉姆夏季加盟,那么“皇马”中国之行是否要打折扣?如果没有劳尔,那位北京小姑娘是否还会冒险“跳”入工体……“皇马”在中国的成功,是因为他们拥有100年的文化积淀和与众不同的明星…… 第四,“龙马之战”是一部教材。如果我们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主办者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上,那么“龙马之战”的真正意义则难以体现。中国足球已经经历了10年职业化,明年即将出台的“中超”,则是中国职业足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契机,而“龙马之战”恰恰是一部现成的教材。“龙马之战”的成功因素在于人,正是有多位超级巨星同场献技,才吸引了观众、商家关注的目光。“中超”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在“人”上做文章,已经退役的高峰已经向“中超”发出了信号———虽然在“龙马之战”中高峰仅替补上场十几分钟,但刚一登场赢得的“碰头彩”便已表明他在球迷心目中的地位。只有打造出明星,“中超”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才会拥有人们所期望的前景和市场。在这方面,“皇马”是我们的榜样。 一出“皇家马戏”之所以牵动数以万计的人,皆在于“皇马”的“角儿”。如果时光流转100年,他们肯定会被“请”进紫禁城“唱堂会”……(林竹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