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日报:女排魂 民族魂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1月17日08:34 哈尔滨日报 | |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新一代中国女排姑娘在日本的世界杯赛场上,连续刮起11场“完美风暴”,以不败战绩圆了国人期待17年之久的世界冠军梦。 17年,中国女排宛如一首歌。曾是时代主旋律的“女排精神”在连续高亢数年后,转入低迷。今天,胜利的音符终于如水浆炸迸,排球场上阔别多年的《义勇军进行曲》再度奏响。 13亿国人露出微笑。人们不禁会追寻厚重的历史积淀,续接那激情如歌的旧日辉煌。 女排魂 民族魂 1981年,袁伟民率领女排姑娘在日本世界杯首次夺冠,开创了五连冠的伟业。她们表现出的“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中国女排从此成了‘拼搏’的象征,其影响超出了体育范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高沈阳回忆说。 爱祖国、爱女排的情结在全国人民心中占有特殊位置。但爱之愈深,痛之愈切。所以当中国女排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陡然失去世界冠军时,媒体惊呼“兵败汉城”,而当时的主教练李耀先居然遭到杀身之威胁。 女排大旗不能倒,女排崛起盼明朝。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盼居然盼了17年。 1992年,中国队奥运会名列第七,两年后世界锦标赛只得第八。每次波动都让中国排协收到的指责信和电话激增。高沈阳说:“有些人骂得非常难听,但我们很理解,全国人民对女排太关心了。” 然而人们给予女排更多的还是鼓励。高沈阳说:“人们都在鼓励处于低谷中的女排,甚至还有自告奋勇来当教练的。” 前中国队队长郎平描述过这样的故事:一位74岁的老太太专程拿着郎平的自传找她签名,苦劝她出任主教练。当时,郎平流下了眼泪。 17载沉浮,女排教练和队员换了无数拨,惟一没换的是国人的女排情结。中国女排连接着一个迸发激情的时代。女排与中国,中国与女排,曾那样地紧密相连,其它体育项目难以取代。 女排魂 改革魂 1994年,栗晓峰率领的中国队在世锦赛落到第八,亚运会上又败给韩国队,中国女排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降临。 同时,奥运金牌战略使各地纷纷砍掉耗资巨大的排球项目,全国女排专业队伍由80年代的30多支锐减到1995年的16支。排球改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在充分借鉴足球和篮球改革经验的基础上,1996年女排联赛推出主客场制的改革措施。“四川可容纳1万多人的体育馆几乎爆满。联赛为年轻队员的成长创造了最好条件,”高沈阳说。 今日女排的再次辉煌得益于7年改革的浇灌和孕育。而女排重新夺冠也给进一步改革———逐步建立完善的俱乐部体制和球员职业化———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女排魂 冠军魂 等待是痛苦的,但岁月磨灭不掉女排再创辉煌的决心。 张蓉芳是惟一一位以队员和主教练身份拿过世界冠军的老女排队员,她始终坚信中国女排会重新崛起。“我经常告诉自己,女排重夺冠军就在明天。” 备受国人尊重的郎平10多年来四处漂泊,但始终关心女排的发展。1996年到1998年,她临危受命出任主教练,甚至为此牺牲了爱情和家庭。她多次说:“给女排时间,相信她们。” 被认为将中国队带入最低谷的栗晓峰,在女排主教练位置上仅待了22个月。这个汉子告别女排时说出了苍凉而悲壮的话语:“我的生命在这里注入了那只小小的排球,永远希望女排重振雄风。” 冠军,早已成了中国女排的名字。拼搏精神如刀,刻在了每个中国女排人的身上;如血,流在每个排球人的心中。 追梦。17年来,多少拨队员、教练,都在苦苦追寻这个梦! 但是,为夺冠中国女排也走了很多的弯路。“急于求成”造成90年代初对后备力量培养的忽视,而2002年德国世界锦标赛中国女排故意输球的“非常手段”也曾引起风波。 高沈阳说:“通过一年的教育,她们终于进一步了解了老女排的拼搏精神。只有真正具备了这种精神,才有可能长盛不衰。” 冠军,不仅是一座闪光的奖杯,女排代表的冠军,更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女排魂 中国魂 上个世纪80年代的“女排精神”是用体育凝聚民族精神,而当今的“女排精神”又融入了更丰富的内涵。 在中国全面走向世界的今天,女排再次夺冠,已不太可能具有当初的影响力。时代不同了,中国体育正以集团军的强势向世界顶峰全面冲锋,中国人也正以更成熟、自信的心态看待中国选手的胜利。 不管是郎平、张蓉芳还是高沈阳,在回顾17年来中国女排的发展之路时都感叹道,其实从竞技体育角度来说,中国女排一直都是世界强队。 在意大利执教的郎平说,世界冠军只有一个,不可能总是中国人赢得。“不要让体育承担体育以外的东西。” 中国女排的再度崛起虽然没有超越老女排的历史功绩,但却给“女排精神”注入了更丰富的时代内容。 体育改革和排球联赛为年轻的中国女排夺取世界冠军打造了扎实的平台,让中国女排继续在世界大赛上为国争光,也让女排姑娘们每个周末都能给球迷带来快乐,这是时代对女排新的定位。 新华社记者 王子江 曲北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