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周报:永远真实的马拉多纳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1月17日18:00 体育周报 | |
贝利曾评价说:“马拉多纳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无论他是什么,11月13日,他终于来到了中国,将自己展现在了中国球迷面前。尽管全面地描述马拉多纳是一件困难的工作,但我们仍不得不尝试向渴望了解他的人们讲述这个率性的球王。 天“马”爱行空 马拉多纳从来都只按照自己的计划和方式行事,能够让他改变主意的,只有两个宝贝女儿。因此,迟到、爽约成了他与人打交道时的习惯,而吸毒、枪击记者这样令人咋舌的事情,在他看来也再自然不过。 老马本次的中国之行,就让中国记者们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天马行空”。按照马拉多纳的合伙人、温州籍商人陈宏雷的说法,马拉多纳原本打算在中国度过自己的43岁生日,他还曾筹划在长城脚下召开盛大的生日宴会,甚至已经将地点选在了居庸关。然而,善变的老马最终让自己的豪言壮语成了空谈。10月30日,马拉多纳一家人在哈瓦那热热闹闹地举行了生日晚宴,古巴总统卡斯特罗也应邀出席。 对于这次爽约,马拉多纳解释说:“我的确有来中国过生日的计划,但你知道,我对我的父亲和我的家庭都很尊重,凡事我都会听取他们的意见,他们要求和我一起过生日,我只好放弃了伟大的中国。”善于许愿的老马还不忘补上一句:“如果有机会,我可以明年再来中国过生日。” 即便是11月13日踏上中国的土地之后,马拉多纳也没能让准备大干一番的记者们省心。14日,马拉多纳抛开了安排好的一揽子计划,溜出去玩了一整天;15日,老马于午饭时间突然宣布召开媒体见面会,可当记者闻风而至后,老马却迟到了整整一个小时。真正令人奇怪的是,尽管马拉多纳的作风如此“恶劣”,却很少有人不喜欢他。而且,除了意大利记者以外,也没有其他国家的记者想要与他作对。就算老马这次让中国老记们等得花儿也谢了,却没有任何人要求他道歉。相反,当马拉多纳在媒体见面会结束后,深情地亲吻自己手捧世界杯的经典照片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不是习惯性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对于那些因马拉多纳而喜欢上足球的中国人来说,迭戈就是迭戈,偶像就是偶像。 高尔夫比长城重要 除了独特的个性,老马还向中国球迷展示了自己对新宠——高尔夫球的热爱。14日,还未能倒好时差的他用了一整天去北京郊外的华彬高尔夫球俱乐部打球。尽管按照活动组织方的计划,马拉多纳当天应该去攀登仰慕已久的长城,但与打高尔夫球相比,爬长城成了其次。 从上午10时到下午2时,一圈的18洞根本无法让老马过瘾。在他的一再坚持下,直到下午暮色沉沉的时候,已经打了两圈的马拉多纳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球场。虽然天气很冷,但只穿了一套薄薄的高尔夫球衫的马拉多纳还是玩得兴致勃勃,气色也比刚到时清爽了许多。他表示:“这里的高尔夫球场非常棒。刚下飞机的时候我确实很累了,然而,现在我感觉很好。” 临上车前,老马还向华彬俱乐部的工作人员交代说:“我可能还会来这里打球,但你们要为我找好对手。”事实上,高尔夫球已经成为了马拉多纳精神的寄托。染上毒瘾后,马拉多纳沉迷其中无法自拔。1997年,因药检不过关而被迫从博卡青年队退出后,老马更是茫然不知所措。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0年他赴古巴进行戒毒治疗前。来到古巴后,卡斯特罗让马拉多纳找到了新的方向——高尔夫球。 此次来中国之前,老马的高尔夫球瘾变得越来越大。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他经常参加在古巴举行的各种高尔夫球赛,他说:“高尔夫尽管和足球不是一回事,但现在我每天都打这种球。”陪同他打球的也是古巴的各界名流,除了老朋友卡斯特罗之外,前著名跳高运动员、世界冠军索托马约尔也是他的球友。即使在因车祸险些丧生的日子里,马拉多纳也一直关注着病房外的高尔夫球场。正因为这份痴迷,在打高尔夫时,老马有时表现得近乎疯狂。今年5月,老马在意大利小城菲乌吉与普拉蒂尼、巴斯滕一起打高尔夫时,遭到“天敌”意大利记者的戏弄,他在处理一个水塘边的推杆时,一脚踏空,落入水中。尽管当时气急败坏,但老马还是带着怪异的表情打完了比赛。3个月后,他又在意大利一家名为CERVIA的高尔夫俱乐部痛痛快快地打了一场球,以此向“天敌”示威。阿根廷队在韩日世界杯上遭到惨败后,被日本拒绝入境的老马也选择了在巴拿马打了整整两天高尔夫,以此排遣心中的郁闷。 谈到高尔夫球,马拉多纳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他说:“打高尔夫没有踢足球那样激动人心的感觉,但我现在每天像个动物一样进行训练。”马拉多纳承认,在高尔夫球赛中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嗓门:“尽管(足球和高尔夫)两者之间有很多不同,但我在高尔夫中发现了不少新东西。玩那样一个很小的球,不用奔跑,运动员之间彬彬有礼。对我来说,最难的是要小声说话。有时候我大声说话、呼喊,因为我激动了,可是别人都侧目不解地看着我。这让我有些沮丧。不过,总的来说,高尔夫是一项很棒的运动。” 永远的博卡,永远的古巴 马拉多纳重义气、懂感情。这是他与同为球王的贝利之间的最大区别,也使他得到了更多球迷的认可。人们都希望球王如同自己身边的人一样平凡,而不是完美无缺、高高在上。在马拉多纳的一生中,最难割舍的便是糖果盒球场的博卡青年队。1981年,21岁的马拉多纳在那里夺得了自己第一座阿根廷联赛冠军奖杯;1982年,22岁的马拉多纳从那里走向了欧洲豪门巴塞罗那;1997年,37岁的马拉多纳在那里踢完了自己最后一场职业比赛。 正是有了这份情结,使马拉多纳如同祥林嫂一般,逢人便提博卡。面对中国的记者,马拉多纳又一次表白了对于博卡的忠诚:“我会永远热爱博卡,一直到我死的那一天,我终生都是博卡的球迷,这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看着博卡如何战胜河床,那永远是最激动人心的事情!”生怕中国人无法理解他连珠炮似的西班牙语,马拉多纳特意补充说:“我的女儿曾对我说‘爸爸,谢谢你,因为你是博卡的球迷’,这就是我们与博卡的关系。” 如果说博卡之恋是马拉多纳与生俱来的情结,那么对于古巴的热爱,则使马拉多纳看到了后半生的希望。在15日的媒体见面会上,马拉多纳动情地说:“我和卡斯特罗是非常好的朋友,我们可以共同出生入死,我将来还是要继续住在古巴,继续与卡斯特罗在一起,我感谢他们给我的‘自由’!古巴的环境非常好。” 事实上,马拉多纳对于古巴的感情始于对格瓦拉的崇拜。老马腿上和臂上的两处文身就是为了纪念这位理想主义革命家。对于自己是因为戒毒而选择古巴的说法,马拉多纳给予了驳斥:“古巴的医疗技术的确不错,但阿根廷在这方面并不落后,我来古巴是为了别的事。”马拉多纳所说的“别的事”,是指对阿根廷亲美政策的厌恶。马拉多纳对中国记者说:“我要帮助古巴和卡斯特罗对抗美国,对抗使我吸毒和堕落的西方社会。”为此,马拉多纳不惜与爱妻克劳迪娅离婚。对此,马拉多纳的解释是:“为了理想,我不得不放弃很多东西,包括婚姻。我和克劳迪娅的感情很好,我们现在还生活在一起,可是为了留在古巴,我不得不和她离婚。”这就是马拉多纳的人生信条。他是伟大的球王,可他偏偏要将自己看作革命者;他是一个天使,可他偏偏喜欢把自己打扮成魔鬼。 体育周报记者赵海发自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