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德比还是一个很陌生的词汇。有的人以为是德国与比利时的缩写,有的人想到了足球,但以为是欧洲某国的一支乙级球队。
而现在,很少有人不知道德比。“德比”两个字已经印在了申花与国际之战的球票上。德比,甚至开始被广泛引用到其他领域。比如,夫妻吵架,被说成是家庭德比。
德比是由许多故事组成的。有些,我们已经知道;有些,我们并不知道,但将来可能知道;还有一些,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这里讲述的,是我们知道的故事。
一、电话祝福
德比大战的气氛太紧张了,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这个时候,一个小小的祝福,都可能变成一大罐氧气,让人暂时放松一下,心里得到一些安慰。
那天电话采访成耀东。差不多结束时,成耀东突然在电话中问我:“德比之战,你希望谁赢?”作为一名跑过两支球队的记者,我当时确实有点犹豫。大概只一秒钟,他就笑着说:“犹豫,就说明向着他们。”
我照实说,要作这个回答挺难的。“两支球队,我都比较熟,都有感情。”这就像你突然问卢申(上海足协秘书长),你希望哪支球队赢时,他会说什么呢?成耀东这么问我,确实有些奇怪。他是什么用意呢?正思忖着,成耀东笑着在电话中说:“好了好了,我就是想看看你,到底向着谁。”
挂电话前,我还是祝福了他,打好这场比赛。挂电话后,我想想有点后悔。也许,处在压力之下的成耀东,只是向我要一个祝福罢了。最终,我还是给成耀东发了一条短信,以朋友的名义,预祝他在德比战中取得好成绩。我想,这个时候他需要。
后来,我在电话采访申花与国际将士之前,都嘱咐自己,挂电话前,祝福他们一句。
二、互相赞美
11月6日一早,申花与国际的两位老总,坐着同一班飞机,去沈阳开老总峰会。记者与他们同机。
下飞机后,由于来接王国林的汽车晚到了,所以,王国林只能与楼世芳同坐老总峰会派来的奥迪A6。两支三天后就要刺刀见红的俱乐部负责人,同坐在小汽车的后排,相距不过二十厘米。后来,两人都告诉我,有些别扭。
他们说了些什么呢?王国林说:“还能说什么?无非是我说申花踢得好,他说国际踢得好。具体记不清了,反正大家都是言不由衷。”
楼世芳则说:“我们说得很少。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看窗外的风景,因为他一直在打电话责问那个来迟的司机。其实,也无所谓,有车接就行了。”
我很想看看,这两个老总坐在一起时的样子。这将是一副有趣的画面。
三、牵挂德比
沈阳离上海有两个多小时的飞行距离。但是,身在沈阳的楼世芳与王国林,一刻也没有离开德比。
老总峰会的最后一段时间,允许记者进入。于是,看到这样一幕:一排老总都在认真地做着笔记,只有楼世芳与王国林不是这样。王国林似乎一直在看表,做笔记时,也是写写停停。楼世芳倒是一直在记着什么。后来才知道,他在为申花的队刊写文章。文章的题目是“神佑”,后来,又改成了“天意”,意思是说,这场德比,有两队努力的因素,也有上天安排的意思。在谈到明年俱乐部进中超需要哪些硬指标时,两个老总更是没了兴趣。
在沈阳老总峰会期间,许多记者在采访两位老总时,也都是问有关上海德比的问题。德比,是他们唯一感兴趣的话题。
四、一剑封喉
申花队每次看什么电影,都是领队周京华定的。一般,电影院都会拿出两三部电影让周京华挑。
“片名有时挺诱惑人的,内容却是无聊透顶,或者平淡无奇。”周京华说,有时候电影看了一半,队员们就转过头来责怪他,怎么选这么差的电影。
后来再选电影时,周京华会认认真真地把简介看一下。既然看了,就要让队员们有一些收获。
周五晚上,申花队照例去影城看电影放松。工作人员把三部电影放在周领队的面前。当周京华看到“单刀直入”四个字时,一下就拍板了:这部好,就看这部。
单刀直入,这个名字太能让人联想了。“申花队周日就是要多打打‘单刀直入’。”
后来,吴金贵告诉我们,这部电影还有一个译称,叫“一剑封喉”。这个名字好像还要好。
五、职业球员
赛前一天,网上突然传出一篇文章,说申花队的德国外援阿尔贝茨由于无法从申花队得到续约的承诺,已经与上海的另一支球队国际进行了接触。
这则报道马上在申花队引起了反响。阿尔贝茨知道了这个消息后,主动向俱乐部表示,他根本没有接受过类似的采访。这篇报道,纯属无中生有。他的经纪人也找到吴金贵,询问事情出处。一位俱乐部人士后来说:“这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给我们制造麻烦。好在,我们没有受到影响。”
赛后,吴金贵再次提到此事时说:“德国球员非常职业。请大家放心,像阿尔贝茨这样的外援,哪怕他明天就要去另外一个俱乐部了,今天,他仍会在场上毫无保留地踢好每一分钟。”
六、成功之处
成耀东最成功的地方,是他能够把上海国际队从上到下拧成一股绳,使球队成为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中远俱乐部在提到成耀东时,也多次提到了他的亲和力与凝聚力。
老师、教练、大哥、朋友。问李彦,哪个词形容成耀东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最贴切?他的回答是“全部”。真的是全部,他又加了一句。让李彦感动的是,在他受伤在家休养的日子里,成耀东曾三次抽空登门看望他,这让他感激不尽。
成耀东是个热心人。在国际队中,队员们有些什么事情,都爱找成耀东解决。“这样的教练,队员们愿意为他卖命。”这是徐泽宪的原话。
本报记者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