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个月前的体操世锦赛上,有媒体曾用“青黄不接”来形容中国体操的现状。没有很好的后备力量,永远都是老面孔撑台面,成了中国体操的一个心结。
而在上海,这个几乎占据中国体育界半壁江山的城市,同样也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体操界几乎没有任何亮点。在老一辈的吴佳妮、朱政、樊迪、李小平、杨明明等一个个体操明星相继退役后,曾经辉煌的上海体操就开始陷入了一个泥沼,
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碌碌无为、一蹶不振。
是后备力量的匮乏还是经济资助不够?上海体操何时走出冬季?中国体操如何摆脱青黄不接的尴尬?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
“我们不缺后备人才。”黄教练的第一句话就让人吃惊,“在这个有着十几亿人的大国里我们还怕找不到几个体操好苗子?这简直就是一个笑话。我们可能没有美国练的那么多,那么系统,但绝对不缺人才。”
那是什么原因使得上海乃至中国体操界一直陷在一个怪圈里呢?“是教练人才的不均衡。”黄玉斌一语道破天机,“打个比方吧。我们有好的玉,但没有很好的师傅去细心地雕琢他们。可能就因为这个很是冤枉的原因,导致国内大批体操人才的流失。所以,在建立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的同时,我们也在关注好的教练苗子。”
黄玉斌教练认为,现在的中国体操首当其冲就应该先解决一个教练问题,而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的建立就是为他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这样设施先进的体操训练中心在中国并不多。”指了指身后刚建造不到一年的训练基地,黄玉斌感慨颇多,“体育发展需要资金投入,但真正肯拿钱出来的却只有这几个城市。我们知道,或许在某些小地方也存在着不少好苗子,但由于缺乏资金的投入,使得他们最终被埋没了。”
所以,黄玉斌一直都认为上海是幸运的,拥有得天独厚的经济条件,还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他觉得上海体操走出窘境应该就在这几年间。“在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没有好的体操苗子,这样的话说出去谁都不会信。你们可是和东京、纽约齐名的经济中心啊!有了那么好的设备,那么多的经济支持,还怕出不了成绩?只要教练素质跟上,再加上运动员自身的努力,上海体操的春天肯定不远了。”
晨报记者黄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