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女足格局重新“洗牌”--世界杯赛大盘点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0月14日08:52 今晚报 | |
格局篇 世界女足重新“洗牌” 世界杯赛结束了,德国队如愿获得冠军奖杯。当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届世界杯赛,发现世界女足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欧洲强队的迅速提高不得不引起中国女足的重视。再加上众多叱咤风云的老将们的退役和年轻球员的崛起,预示着世界女足将迎来一个新时代。 在世界杯女足赛不长的历史中,美国夺得两届霸主,挪威夺得一次冠军,此次德国队成为第三支冠军队伍。在近几年,提到世界女足的发展,我们谈论最多的可能是美国、挪威、中国等这几支老牌劲旅。尤其是美国,连续称霸两届,是当之无愧的霸主。但现在,我们在提及女足的时候,不得不再加上德国、瑞典、加拿大、朝鲜、巴西等队,因为在经过自身的努力后,她们在悄悄地改变着女足发展旧有秩序,让美国、中国、挪威等这些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强队走出了决赛的舞台。从目前世界女足男性化的发展趋势看,球员身材高大的欧洲劲旅已经逐渐取代美国队的地位,而且将在今后的大赛中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现在男性化风格比较明显的德国队、瑞典队、美国队和加拿大队等都将在今后的几年里继续占据世界女足第一集团的地位。本届世界杯上,瑞典队的表现也令人刮目相看,决赛中她们同德国队的对决也是势均力敌,直到加时赛才分出胜负。同时,朝鲜、巴西、法国和日本等队也将迅速成长起来,向第一集团冲击。谁知道四年之后她们会不会像加拿大队一样创造新的奇迹。 米娅·哈姆在无奈中挥别、孙雯也在遗憾中退役……缔造了世界女子足坛辉煌的一代人物纷纷离去,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新一代女足球星已经成长起来。 德国队9号普林茨不但身材高大,而且脚下技术也非常出色。她在本届世界杯赛中头顶脚踢打进7球,平了上届世界杯赛孙雯和茜茜的进球纪录,当之无愧为本届世界杯赛金靴奖和金球奖获得者,而且很有可能问鼎今年的世界足球小姐。现在,普林茨正处当打之年,其状态和能力足以成为哈姆、孙雯之后又一位女足世界超级球星。美国队中的瓦姆巴齐、比文斯、瓦格纳、里迪克也都是年轻一代的佼佼者。其中,身高1.80米的瓦姆巴齐被公认为哈姆的继承人。瑞典队的核心人物永贝里是该队的领军人物,她有也可能和普林茨一起成为世界女足的新偶像。另外,虽然朝鲜队、法国队没有从小组出线,但是她们也有很多有前途的年轻球员。 对于中国队来说,优秀的年轻球员却太少了。在本届世界杯赛上没有涌现出可以令所有球队刮目相看的球星,希望之星的浦玮、张鸥影、任丽萍都是表现平平。在本届世界杯赛最佳阵容中,中国队仅有老将王丽平榜上有名,而年轻球员连个替补阵容都没有入选。今后几年,缺兵少将的现实还将困扰中国女足的发展,也将给中国女足的重新崛起带来更大的难度。中国篇我们失去了自我 如果说上届世界杯女足赛是中、美两支讲究技战术的玫瑰开得最为艳丽的话,那么在本届世界杯赛上,身体对抗能力强、以力量型打法为主的德、瑞两队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在这些球队相拥而庆时,以中国、巴西为代表的技术足球却正在经历着女足发展过程中的“阵痛”。 有这样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就是当中国队被加拿大队挡在了四强之外后,所有的人都认为中国女足的打法已经落后了,就连中国女足内部也将自己定位在“二流”水平上。而留在美国的中国足协考察团在看完了三四名决赛和冠亚军决战后也认为,中国女足和世界女足的差距在拉大。但有一个现象却不得不让我们沉思,就是为什么中国女足在小组赛和四分之一决赛时都是压着对手打?为什么我们在场上的控球时间要比对手多得多?当然有人可能认为这里有小组对手弱一些的原因,但是,不要忘了,加拿大队也是四强队伍。因此,如果仅从中国女足在本届世界杯赛上的落败而否定中国女足走技术化足球的道路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中国女足的技术是优势而不是必须否定的“糟粕”。中国女足在匆忙间做出的二流定位只是给中国球迷一个交代,但冷静之后,我们不得不对中国女足的二流定位打上一个问号,中国女足真的沦落到如此地步了吗?显然没有,“一流的技术,二流的战术,三流的身体”的定位可能会更合理一些。 中国女足在本届世界杯赛上输掉的不是技术而是身体,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在与加拿大队的比赛中,中国队在对抗中明显不如对手,因此她们的技术优势并不能转化成胜势。同样巴西队输给瑞典队也和中国队这场比赛有着相似的经历,技术流派输给了力量型打法在本届世界杯赛上成为一种通病。那么,这种力量型打法的球队在本届世界杯赛的全面获胜,会不会引导着世界女足新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呢? 在中国女足回国后的各种总结中,发现有这样的一种声音,就是今后的女足选材要更多地考虑身体条件,培养一些力量型选手。这些想法虽然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也给人一种矫枉过正的感觉。如果只为了适应这股女足发展潮流而丢掉我们原有的一些优势是不是得不偿失了呢?其实,技术和对抗是现代足球的两大恒久不变的主题,男足运动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将这两大主题很好地融入在一起,而世界女足运动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技术流派和力量流派交替“当家做主”的局面,也许四年后所谓的技术流派再度崛起,这都是很正常的一个发展过程,也是这个发展过程不可缺少的阶段。只有当这种趋势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才会融会贯通,这可能也是女足运动真正成熟起来的时候。 中国女足在本届世界杯赛上的落败更多的要从自身的一些环节去做检讨,比如在训练上、新老交替、备战工作等各个环节,但如果我们对中国女足的技术化道路产生怀疑而去检讨甚至改变,很可能会让我们为之骄傲的铿锵玫瑰也走入和中国男足同样的命运。这些年来,中国男足一会儿学德国、一会儿学巴西,一会儿学韩国、一会儿学日本,在“学习”中,我们失去了自我,这个教训应当引起中国女足的注意和警醒。伤情篇女足流行伤离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寥寥几语,勾勒出多少伤感、几分无奈。眼泪成了本届世界杯赛的另一个主题,从波特兰到费城,从波士顿到洛杉矶。在球场内外几家欢喜的背后,总有几家悲愁在铺衬。 在玫瑰之都的波特兰,铿锵玫瑰的花瓣泪在初秋习习的凉风中飘落。眼泪书写着中国女足的衰退,折射出中国女足与世界强队的差距。浦玮的泪、毕妍的泪,诉说着满腔的遗憾和不甘;孙雯没有泪,白洁没有泪,驰骋绿茵多载之后,是否情已逝、泪已干?期望越高,失望越大。这句似乎是悖论的箴言,不幸地在中国队身上应验。 米娅·哈姆以泪洗面,铁娘子海因里希老泪纵横。美国队——女足世界的“女王”,冠军不属于她们,只有眼泪与她们为伴。而此前,她们在奥运冠军挪威姑娘的阵阵抽泣声中,以一副笑傲江湖、舍我其谁的霸气挺进四强。造物弄人,你方唱罢我登场,再强大的美国队,也无法摆脱这个结局。 瑞典姑娘的眼泪在加州阳光的照耀下,是那么的晶莹剔透。离冠军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突然死亡”,只有傻子才会笑出声来。与冠军擦肩而过,下一次会是何时?4年?8年?还是遥遥无期?希望的落空带来的伤感一拥而上,变成两行热泪,流到嘴角,酸酸的,涩涩的。但她们的眼泪,比起中国队、挪威队、美国队,多了一份自豪,多了一份幸福。有史以来最好的战绩,完全可以把她们的回国之旅称为凯旋。 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年届三十的孙雯走了、白洁、赵利红、范运杰、刘英也挥手离去,离去的时候没有回首。米娅·哈姆也走了,和她一起的还有福迪、莉莉、福塞特查斯坦和米尔布莱特的背影。这是老将话别的世界杯赛,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每一场比赛的结束,总有一些有名的无名的老将从此抽身而退。伴随着眼泪和伤感,向过去的辉煌告别。长江后浪推前浪,客观规律无人能逆转。 当然,并非家家都在哭泣,竞技体育总有最后的胜者。强大的德国战车无坚不摧,一路笑到最后。梅耶尔和她的弟子们如愿成为第三支举起世界杯的球队,笑容的灿烂,堪比加州的阳光。她们的欢欣雀跃,更能衬托出瑞典姑娘的伤感。不管是哭也罢笑也好,都是真实的,没有矫情,没有做作。足球场上百感交集的情愫,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纯真。4年后,这些泪水与欢笑还会继续上演。快乐篇世界杯赛留住笑容 痛苦是暂时的,快乐才是足球永恒的主题。在本届世界杯赛上,不论孙雯、米娅·哈姆等老将离去时留下了多少泪水,也不论中国、巴西的失败带来了多少悲伤,世界杯赛带给人们的更多的是激情和欢乐,在德国人脸上,在每一个胜利者的脸上,在球迷脸上,在每一个热爱女足运动的人的脸上,你都能看到灿烂的笑容。 决赛中攻进金球的一刹那,所有德国队成员都兴奋地冲进了赛场。多年的艰辛和努力在这一瞬间化为胜利的狂喜,她们兴奋地跳着、唱着,用她们的喜悦感染着每一个人,在之后等待领奖的时候,姑娘们还在肩并肩地跳着舞。德国人有足够的理由发泄她们的喜悦,6战6胜,进25球,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她们开启了一个世界女足的新时代。此外,尽管加拿大队和瑞典队在最后的决赛中都遭遇失败,但本届世界杯赛留给她们更多的还是胜利的欢乐,毕竟她们都各自创造了新的历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届世界杯赛的出色表现,已经足够让她们感到欣慰。而失败者也并非都是眼泪,美国人用她们的表现向世人证明,尽管输给德国队,但她们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女足队伍之一,而且新人的表现已经让她们看到了美好的未来。就凭这一点,她们也可以昂着头笑着离开了。 在世界杯赛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笑容来自赛场外的球迷,其中尤以美国球迷的表现最为突出。在记者到场观看的比赛中,球场内无一例外地成为欢乐的海洋。球迷们在观赏比赛的同时也享受着生活,而对于比赛的胜负,尽管也投入了巨大的热情,但他们比中国球迷更能坦然接受自己喜爱球队的失败。在这里,“胜也爱你,败也爱你”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这甚至根本不用去号召,失败者听不到无休止的谩骂和诅咒,有时热烈的掌声甚至会让他们感动得热泪盈眶。记者至今不能忘记,在波特兰,美国队负于德国队后,全场整齐的响起的“USA”呼喊,这是对自己球队的热爱,也是对她们最大的鼓励和褒奖。 在任何体育赛事中人们最后总是希望快乐的感觉能超越悲伤,1999年美国队布兰迪·查斯坦脱衣庆祝的场景还留在脑海中,而刘英射失点球的痛苦已慢慢从记忆中消退。我们衷心希望即将退役的维格曼高高举起奖杯和她的德国队友们庆贺夺冠的欢快场景能够长时间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而永贝里和那群勇敢出色的瑞典姑娘们弓身趴在地上痛哭失声的场景会被重新站起的努力和对未来的希望代替。 本报特派记者 何颖 (本报卡森今晨专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