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忌浮躁莫迷茫--关于女足失利后的冷思考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0月11日09:45 东方网-文汇报 | |
中国女足折戟美利坚,一时国内舆论四起。遍览之下,不外两条:一为马良行是否下课,中国女足换帅;二为进入本届前四名均为欧美球队,身高马大,中国女足的技术型打法业已过时。记者反复思忖,觉得上述观点,虽不无一定道理,但从本质上,实乃国人惯常的浮躁心态使然,有失偏颇。 换帅且莫轻率 几乎从中国队首场与加纳队比赛后,就有人对马良行的执教能力提出质疑,直到中国女足兵败波特兰,叫他下课的呼声日趋强烈。不可否认,从小马指挥的4场比赛看,他显然有用人不当、临场调度欠妥之处,但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当初谁也不想也不愿承认,中国队实际上已沦为一支二流球队,定位失准,这才是中国女足自上至下犯下的一个致命的错误。如果我们当初就有如此清醒的认识,在一场场比赛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或许不致造成现时莫名的失落。 也许,以成败论英雄是我们一成不变的固有思维定式,因而一旦输球让教练下课便是何等的顺理成章。然而,一换帅就能乾坤倒转,天地更新?世上恐怕没有如此简单的事。更何况中国女足的症结,决不在更换一个教练员。当初马良行接手这支队伍,他就深知个中风险,也许是好斗的个性使然,他捧下了这个“烫山芋”。如今“咎由自取”,小马本人自然无话可说,但按照他的事业心,他执教上海队多年来的业绩,作为国家队教练岗位上的一名新兵,难道就不允许他有失败有挫折吗? 其实,更换教练,又何尝是球迷、媒体吾等局外人的事,相信中国足坛的决策者们自会权衡利弊、通盘考虑。事实上,中国女足失利后,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认真深刻的反思,总结其深层的原因,从而寻找重新起步的落脚点。显然,这需要一定时日,更何况,转瞬间,雅典奥运会的重任已迫在眉睫,倘匆匆换帅,究竟于事有何补益?再说,历数中国足坛,综合能力出马良行之右者,大概寥寥无几。因而,记者以为,那些比赛未完就大叫“马良行下课”者,除了心态浮躁外,别无其他解释。 弃长趋短不足取 比起对教练能力的怀疑,眼下冒出的中国女足技术型打法过时的观点无疑具有更大的危害性。众所周知,中国女足之所以能在国际足坛独树一帜,靠的是顽强的战斗意志、快速灵活的作风、娴熟精良的球技和崇尚整体的战术,这在上届世界杯时达到了一个顶峰。当然,这一切必须有全队充沛的体力作保证。随着队伍的大幅度老化,中国女足赖以克敌制胜的能力急剧下降,加之对手身高体壮,攻防能力明显提高,我们就显得进攻乏术,加之防守中的疏漏,失利就在所难免。 <不可否认,从杀入本届杯赛的四强的欧美球队分析,世界女足运动是有着向大型化、整体打法发展的趋势,这预示着中国女足要重新迈向世界之巅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难度,但这决不意味着中国女足应当完全放弃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改变传统的技术性见长的打法,去步欧美诸强的后尘,一味选拔大型化的后备人才,把那些身材相对矮小但极有足球天赋的优秀苗子拒之门外。倘若这样,我们就会犯方向性的错误,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中国人的人种不同于欧美人,这是谁也不可否认的现实。我们不可能找到20名身高1米80以上而又十分灵活的球员组成一支女足队伍,去与人家抗衡,但我们可以发现并培养出孙雯、刘爱玲这样举世公认的女足球星。这正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在选材和训练中扬长避短,打造自身鲜明的风格。 60年代的日本女排和去年世界杯上的韩国男足为我们亚洲球队走向世界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值得仿效。记者与中国女曲主教练金昶伯多有交往,曾探询他为何一直采用大运动量的“魔鬼训练法”,他的一番回答令人茅塞顿开:“亚洲人的体格先天无法和欧美人比,他们跨两步我们也许要跨三步,但我们又必须在相同的规则下比赛,要超过他们战胜他们,唯一的办法是他们走两步时我们得走四步,他们训练两小时我们得训练四小时。除此之外,我看没有别的捷径。”透过他这番朴实的话,再联想中国女足在世界杯上的表现,真正的败因不就显而易见了吗?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女足的失利,从根本上缘于队伍自身能力的退化,缘于训练质与量的不到位,而决非打法的陈旧过时。如果我们被眼前的假象所蒙蔽,跟在洋人后面亦步亦趋,不用后天之勤奋去弥补先天之不足,轻易放弃20年来积聚的经验和特点,那将是因噎废食、本末倒置,我们必将陷入盲目之中,结果会适得其反。文/本报驻联合国记者朱国秋本报特派记者季安之(本报卡森10月10日专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