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周报:川连之战“假球”疑云落笔无凭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0月08日01:12 足球周报 | |
巴家伟《足球周报》的编辑私下里曾同姜末商量,试图用“实德当婊子,女足立牌坊”作为他的杂记的标题,姜末虽然觉得该标题倒是挺过瘾,但考虑再三,没敢用。在他看来,鉴于实德与冠城的关系,输赢都是假球,赢了是保实德冠军,输了是保冠城中超。 其实,姜末的本意并不是想说川连之战一定是假球,但谁都清楚,那是一场弥漫在假球情结里的比赛。赛前赛后的舆论几乎都是围绕着假球二字来进行的,尽管这两个字在习惯 作为家乡的媒体,《足球周报》的头版头题是一句大连人的大实话《实德丢老人了》,《大连晚报》则对实德队“还输!”表示了相应的“疑问”:“‘实德系’僵而不死?这是不是场假球呢?”上海《东方体育日报》专门介绍了《大连媒体“声讨”实德三连败:输得连脸都不想要了》,《输得连脸都不想要了》是《足球周报》记者大连万岁的“本轮歪评”,《半岛晨报》的评论也很耐人寻味:“科萨为什么要这么做?(本文作者注:拒绝参加赛后的新闻发布会)科萨“病倒”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当然科萨并没有生病,但是他对实德队这场比赛的表现非常不满已经毫无掩饰地表露了出来。连续失败的科萨非常需要一场及时雨一样的胜利,但是,他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 对于这场江湖传言中的“假球”,没有一家媒体能够指证出“假球”的依据何在,但假球这两个加上引号的字眼却充斥在各家的版面上,甚至有些肆无忌惮,死抠着细节,布满着疑云,渲染着臆测,空留着回味,《体坛周报》甲A战事的专题竟然是“所谓兄弟”,在这个专题下,《没人知道科萨的秘密》、《徐弘一石三鸟》、《实德弃将“如入无人之境”》的报道内容无不给人充满玄机的感觉,《足球》在“连败”的专题下的报道也与《体坛周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三连败被击倒的只有科萨》、《冠城胜利如“约”而至》的标题不乏“画外音”的味道。比较《体坛周报》和《足球》,《球报》对于川连之战的批评态度较为鲜明,不光从进攻、换人和犯规的角度提出了“3大疑点”,而且郝洪军的评论几乎是指名道姓地对徐明进行了批判:《徐明的上帝仅仅是铝合金做的吗?》在郝洪军看来,“徐明作为商家,应该知道诚信为本。的确,商人徐明生产出许多优质的塑材,他的上帝是消费者;然而,徐明的上帝又不仅是铝合金做的,他作为足球老板,徐明还有一个上帝,应该是球迷。如果一场比赛,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去输球,徐明显然是迎合了一个上帝,得罪了另一个上帝。如何搞好和上帝们的关系,看来徐明还有许多东西要学。”尽管郝洪军难以拿出足够的证据说服读这篇文章的球迷接受川连之战是假球的空穴来风,但他却在努力说服读他的这篇文章的球迷接受他的另外一个观点:“我们可以想象,作为球员,当他们像木偶一样在球场上被一种力量操纵时,这也是足球老板对诚信的背叛。如果一支球队在球迷面前视诚信为儿戏,不按足球自身的规律和游戏规则办事,大连这个城市还奢谈什么名片?” 关于“实德系”问题的纠缠现在依然是“剪不断,理还乱”,当然责任未必应该由徐明来负,足协无法对此做出一个能让球迷全盘接受的剥离结论可能是症结的所在,关于川连之战的各种江湖传言也就自然有了它滋生的土壤,同时给了媒体大肆炒作的借口,尽管在这场川连之战中像《球报》这样“直白式”的批判论调不多,但媒体总的基调对于实德队和大连足球是不利的,在这种基调下,实德队失去的也许不仅仅是一场球,一个足协杯,抑或一个大连足球职业历史中少有的三连败,而很可能是大连球迷的感情和热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