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健“足球手机”登陆英伦 球员和海外市场互惠互利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0月04日11:34 中体在线 | |
科健手机2002年销售翻番,在国产手机中市场占有率达到30%,超过波导,排名第一位。今年,科健的销售目标为500万部,比去年又翻了一番。这个数字的增长和李铁、李玮峰留洋埃弗顿以及科健买下埃弗顿胸前广告有多大关系难以统计,但积极的作用是肯定存在的。 先锋:科健“足球手机”登陆英伦 面对愈来愈激烈的中国手机市场,国内品牌的手机厂商不得不去寻找新的市场空间,部分厂商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国际市场。 科健进军海外市场的计划始于去年7月。当时科健成功赞助了英超球队埃弗顿,并送中国球员李铁、李玮峰去埃弗顿踢球。赞助埃弗顿队是为了让科健品牌打入欧洲,同时借助英超的名气在国内扩大科健的影响。与埃弗顿的成功合作,不仅使科健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为其品牌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体育营销”的成功,为2002年科健的销售带来了非常大的动力。2002年,科健销售手机250万部,比2001年翻了一番。 科健100万英镑的赞助,帮助李铁实现了亮相英超的机会,但仅仅是一年的租借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李铁在埃弗顿踢球的前景,科健的态度显得相当直率。第一年租借期,如果说李铁有中国科健赞助商“保护”的话,那么今年7月1日以后,伴随着租借期结束,李铁面临着和埃弗顿签约或者回国发展的抉择,上赛季28场的英超出场纪录,成了维系李铁和埃弗顿之间惟一的筹码。从一名“获益者”变成“给予者”,埃弗顿巨大的角色转换决定了这场转会谈判的艰难,毕竟,除了不菲的转会费外,四年的所有工资均需要埃弗顿支付。“我的转会和商业无关”,一直坚持少说多做的李铁相当反感他的转会和中国赞助商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传言,可是这次李铁转会还是没能离开科健的帮助。 从今年7月,科健已经开始在英国等地市场销售自己的手机。科健的第一批手机是特殊设计的“足球手机”。由于埃弗顿队的铁杆球迷众多,科健已经和当地的移动运营商洽谈好合作形式。在手机的开发中,科健将更多地融进足球元素,然后通过当地的移动运营商销售给球迷,第一批订单是1万部。林秉森表示,科健借助去年赞助英超在海外引起的效应,今年起主打海外市场,科健手机出口目标是20万到30万部,甚至上百万部。 在科健品牌提升、逐步迈向国际化的过程中,体育营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00年和2001年,科健连续两次冠名深圳足球队;此外,在中国冲击世界杯前后,科健更是不遗余力地开展多项足球推广活动,并组成“科健助威团”到韩国为中国队呐喊助威,为科健品牌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据公司市场部介绍,在世界杯期间,科健手机销量一路飘红,个别地区还出现了缺货现象。可见,科健在国内市场的成功,体育营销策略功不可没。 互惠:留洋球员拉动海外市场 在姚明成为NBA“状元秀”后,就有国内经济学者预言,姚明仅广告收益就值3亿美元,据说现在这个数字已经“涨”到4.5亿。也就是说,身高2米26的姚明就如同一块浑身上下镶满南非钻石的宝贝,一根头发都值好几万。这种比喻或许有些吓人,但姚明就是这么值钱。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球员所创造的价值已不仅仅局限于球场上,还有因球场而拉动的一长串经济链。 跟姚明比起来,中国留洋的足球运动员虽然没那么值钱,但他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同样牵动着与各自相关的经济链条。李玮峰、李铁加盟埃弗顿俱乐部引出了“科健模式”,邵佳一登陆慕尼黑1860又牵出“鑫源模式”。尽管两种模式都处于尝试期,但对于那些希望借体育开拓海外市场的国内企业和那些希望借中国球员打开中国市场的国外高水平俱乐部来说,这却是双赢的模式,很值得借鉴。 埃弗顿球衣前的两个汉字“科健”,是科健集团花费百万英镑买下的。但对有意开拓欧洲市场的该集团来说,这笔钱花得很值。更何况在媒体狂炒二李加盟埃弗顿期间,该集团已经获得了不菲的广告效益。用一位广告界人士的话说,如此大的广告效益,别的公司可能花上几倍的钱都买不来,科健肯定是个大赢家。埃弗顿同样心满意足,除了用不高的价码买来一位合用的中国球员外,还赢来了中国亿万球迷的关注,和一个不错的商业合作伙伴。在迈出开拓远东市场的第一步后,埃弗顿和拥有中国球员孙继海的曼城俱乐部都已有到亚洲打商业比赛及开设专卖店的设想。而在这桩双赢的商业合作中,中国球员是必不可少的桥梁。 这种模式对于中国足球和中国球员来说还是新鲜的,而日本人早在我们之前就做过类似的尝试,这也说明日本企业全球化的程度。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把目光瞄向海外市场,以中国球员为载体迅捷地链接海外市场,无疑将受到更多国内企业的青睐。而欧洲职业俱乐部由于受到“泡沫经济”的影响,同样会有更多的俱乐部关注中国的市场。 探路:四大王牌接招英超三旅 英超俱乐部抛来的橄榄枝让不少中国企业心动。据悉,目前已有四家企业对此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它们分别是中石化、青岛啤酒、TCL和康佳四家超大型企业。其中中石化是中国企业界的巨头,2001年的营销额按照国际标准统计为3185亿人民币。中石化购买香港某大厦楼顶的广告牌就花去4000万港币。中石化的公司,分别在上海、伦敦、纽约、香港上市。打造一个良好的海外品牌效应对于中石化这样的企业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中石化对英超俱乐部的远东计划感兴趣的一个原因。 青岛啤酒是中国啤酒行业的巨头。目前青岛啤酒正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青岛啤酒2003年前七个月的海外市场销售比去年同期增长100%,海外市场将是青岛啤酒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康佳和TCL都是中国家电行业的巨头,欧洲市场一直是中国家电行业垂涎的蛋糕。中国电器在欧洲拥有明显的竞争力,惟一的问题就是如何进入这个市场。从足球市场打开缺口,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实际上不少中国家电巨头已先于中国球员开始转战海外市场。 中国市场让英超动心 据传,目前几家英超俱乐部有感于埃弗顿远东计划的成功,准备效仿埃弗顿在中国推销胸前广告。国内不少大型企业对此事表现了浓厚兴趣。 上赛季科健公司以100万英镑购买埃弗顿队的胸前广告,让英超赛场上第一次有了中国企业的名称。科健公司利用此次赞助,还让李铁和李玮峰两个中国球员加盟英超,不起眼的埃弗顿队在中国一下子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在中国人眼中科健是最大的赢家,而在英国人眼中,埃弗顿队轻易地就打进了广阔的中国市场,更让他们心动。 埃弗顿的成功让不少英超俱乐部关注中国,但英超俱乐部更多的还是看重中国市场。球衣广告对于英超俱乐部的投入来说是一个小数字,100万英镑也仅仅是球员几个月的薪水,但这100万英镑背后是中国巨大的市场,这个市场绝不是几个100万英镑能打住的。 链接:韩国现代拓展中国市场 两年前托普集团冠名上海申花队并买断球衣胸前、背后广告的三年总价格为1000万美元,曾被称为中国足坛的天价。但这个纪录已经被北京现代汽车公司与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的冠名和赞助协议打破。国安与北京现代的三年合同的资金总额最终将达到惊人的1.08亿元人民币。一支足球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成为“城市名片”。作为政府不可能直接出资支持足球俱乐部的发展,因此只能通过企业出资赞助。所以“现代”冠名北京国安俱乐部“现代汽车足球队”,目的就是为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开拓中国市场做准备。但今年北京现代队成绩并不理想,损害了现代汽车的品牌,现代汽车集团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敦促国安俱乐部尽快提高球队成绩。 国安俱乐部虽是与北京现代汽车公司合作,但实际上国安一直是在与韩国现代集团的代表谈判。由于韩国人对合同条款要求得相当细致,因此双方就价格、付款方式以及对赞助商的回报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反复推敲,特别是谈判开始阶段并不像想像的那么顺利。由于国安与现代都有强烈的合作意愿,因此尽管在合同上曾有一些分歧,也有企业半路杀出“搅局”,但国安与现代的手还是紧紧地牵在了一起。这次一揽子合作计划,是中超联赛启动前各个俱乐部中的一次大手笔。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将为国安俱乐部带来1.08亿元人民币的巨额收益。当然,只有球队连续三年获得联赛冠军才会得到全部1.08亿的冠名费。如果球队没能进入中超,北京现代汽车集团将中止与国安的这份合同。 价值1.08亿元的三年合同规定,北京国安队在三年内以北京现代汽车足球队的名义参加国内外所有比赛。北京现代在三年中拥有球队的球衣胸前及背后和右臂广告的冠名权,同时拥有部分主场广告的发布权。北京现代汽车公司还将赠送国安11辆新型的索纳塔轿车,作为球队的专用坐骑。这11辆车价值200万元左右,因此现代对国安俱乐部的赞助实际上超过了1.1亿元,平均每年达到了4000万元,轻松超过3000万元这个中国足协对俱乐部进入中超在经营收入上的硬性指标。 评论:海外市场 我去采访一个企业的老总,问他如何在海外推销电冰箱和洗衣机。可是人家一听说是关于足球的,还要提及“科健模式”,一下子就转移了话题,临了人家说:“我们卖的是家电,不卖球员。就算是要卖球员,也要在英国先建个足球工厂,自产自销。求人家买东西的事俺们不做。中国货在海外打拼靠的是质量,中国球员先自己琢磨琢磨,你们3C了吗?还有,不少企业动不动就拿海外市场说事儿,到最后还不是为了搞宣传,为国内市场服务。” “别拿海外市场说事。索纳塔要不是在中国生产、销售,精明的韩国人能拿出那么多钱赞助国安吗?”现代一位中方高层对记者说。1.1亿的赞助确实不是小数,可看看索纳塔现在的销售量,再看看市场占有率,1.1亿换3年的“人体广告”,也还划算。“非典”期间,现代韩方老总到国安俱乐部赠车,尽管当时北京现代队还不是倒数第二,但俱乐部见了赞助商也很没面子,他们围坐在一层的会客厅里,“虽然本赛季成绩不好,但‘北京现代’也经常上报纸头条,比如裁判问题什么的”。乍一听,很不舒服,可是仔细一琢磨,在理儿。 科健在英超做广告,目的是“海外市场”,这是他们老总去年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的,一年过去了,科健终于往英国送了第一批手机1万部。可是这一年科健在国内销售手机250万部,比2001年翻了一番。250比1,如此来看,科健的海外市场并不能算成功,但国内的销售上去了,公司也算达到目的。看来他们也是借“海外市场”说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