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技术统计显示中国女足只是二流(图)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9月28日10:41 金羊网-新快报 | |||
新快报记者 陶新蕾 61%比39%的控球时间,11比0的角球次数。很多人质疑为何在和澳大利亚的比赛中,中国队在技术统计中所占的绝对优势却没有换来三分,尤其在孙雯有9次有威胁传球的基础上中国队为何不能再进一球,而只能够和澳大利亚队1∶1言和。 单场比赛的个别数据其实并不能够真正反映中国队的现状,这甚至还蒙蔽了人们的眼睛。如果从FIFA的全部统计数据来看中国队前两场比赛的情况,并把这些数据同参赛的其他15支队伍相比较,最终得出了一个较为客观的事实:中国队已经退出了世界一流强队的行列。 数据一:射中门框率排名倒数第1 体现问题:中前场组织不力、缺乏有效得分手段 细节一:中澳之战,上半场第8分钟,刘英大禁区附近一脚远射。球打偏了。 细节二:中澳之战,上半场第33分钟中国队左侧获得任意球,孙雯准确地长传找到了禁区内无人盯防的浦玮,浦玮从后面插上一记飞身垫射,可惜部位没有吃准将球打飞。 细节三:中澳之战,上半场第34分钟,刘英30米开外一脚远射,太正。下半场第40分钟,刘英又是30米开外一脚远射,球打高了。 两场比赛下来,中国队共攻门24次,排名第8位,差强人意。但两场比赛均只入一球,中国队是所有有进球记录队伍中进球最少的队伍。第一场对加纳,15次射门,只有5次射中球门,射中门框率是16支队伍中最后一名。和中国队一样的是加纳队,她们的3次射门只有1次射在门框范围内。而两轮过后,24次射门7次命中门框,中国队的射中门框率已经由原有的33.33%下降到29.17%。中澳之战9次射门,只有2次在门框范围内。破门乏术是中国队不争的事实,这也造成球队难以破门得分。 左图:女足姑娘们的拼劲确实让人钦佩,可冷酷的现实也需要真正面对。 数据二:抢断次数排名倒数第3 体现问题:个人对抗能力不强、区域优势不突出 细节:中澳之战,上半场第21分钟刘英前场断球,准备在门前和队友做个配合,但球被澳大利亚队队员抢先踢出边线。 首战战加纳后,在个人抢断排名上稍微排名靠前的是只上场了54分钟的12号曲飞飞,全场5次抢断次数让她在所有亮相球员中排在第31位,而当时加纳队身高仅1米47的弗洛伦斯·奥克的抢断次数是14次,居各队球员榜首。 而在两场比赛结束后,中国队以两场比赛64次的抢断排在所有球队中第14位,仅仅强于62次抢断的日本队和60次抢断的挪威队。亚洲另一劲旅朝鲜的抢断次数排名第二,是107次。而排名第一的是俄罗斯队。 按抢断类型分,中国队抢断对方带球的次数是29次,排名第12位。抢断对方传球次数是7次,排在第13位。在对方接球时抢断次数为28次,也是排名第13。而朝鲜队在这三项统计上的数据分别为40次、14次和52次。单和朝鲜队比,中国队在拼抢上的差距就如此之大,那么跟身体更加强壮的欧美球队还具有更多的可比性吗? 数据三:被抢断次数排名第1 体现问题:体能差、下脚慢、速度优势丧失 细节一:中澳之战,下半场第9分钟王丽平直传球给孙雯,张欧影、浦玮、刘英在禁区外配合,对方后卫上前一脚就把球破坏抢下。 细节二:中澳之战,上半场第27分钟,澳大利亚队斯默抢断,直插给加里奥克,加里奥克大步流星突入禁区,中国队门将赵燕弃门出击,加里奥克倒地射门将球轻松打进。 细节三:中澳之战,下半场第25分钟左右,孙雯左路摆脱后卫5号谢丽尔·索尔兹伯里的防守,但谢丽尔·索尔兹伯里不到三步就追上了孙雯并且禁区内一个铲球,将球勾到脚下。 两场比赛统计,中国队被对方抢断多达120次,列各队之首。这些数据才是中国队真正的硬伤所在,在这些数字面前,什么61%的控球率,什么11次角球都只不过是虚假的表象而已。 其实平均身高超过1.70米,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澳大利亚队在赛前就点中了中国队的软肋———体能差、下脚软。实际在昨天比赛中,澳大利亚人上半场都是采用的破坏球这种最经济的战术,她们并不急于强攻,而是在不断的逼抢中等待中国队的体能透支。从澳大利亚队的那个进球看,很奏效的。此外,中国女足曾经引以为豪的速度优势也已经丧失,两翼齐飞的战术特点在场上没有得到体现。 剥开实际上已经褪色的华服锦衣,我们看到的是渐渐老去的肌体———中国,正在向世界二流强队沦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