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路:三缺一--国奥队尚缺“活泼”声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9月05日10:12 《足球》报 | ||||
国奥冲击奥运会揭幕战的倒计时牌一直挂在昆明红塔基地的训练场边,无论在明媚的阳光下还是细雨阴霾里都显得十分耀眼醒目。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习惯于用类似这样的方式在大赛来临之前增强球员的紧迫感,但实际的效果却似乎常常在无形中增加了球员的一种紧张感。 温故而知新———迄今为止,几十年来中国足球仅有的两次实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过程中,1988年冲奥成功很重要的两个因素,一是韩国队是东道主,没有参加预选赛,二是相比于当时唯一的对手日本队,中国队的整体实力占有一定的优势;2001年打进世界杯很重要的两个因素,一是韩国队、日本队都是东道主,没有参加预选赛;二是在中国队整体实力不占什么优势的情况下,米卢很好地解决了球员的心理痼疾,有的放矢地调整好了球员的心理状态并转化为一种实际的战斗力。 本届国奥队的整体实力在亚洲很难说有过人之处,于是,球员的心理状态很可能将在最后起到重要的决定作用。心理学教授丁阿姨已经进驻国奥队有一段日子了,具体的施教效果目前还无法确定,但从国奥教练组以身作则要求球员不许看报纸、不许上网的一个想象分析,心理问题依然将成为国奥队冲击奥运会征途上的一道难题。 国奥“两耳不闻窗外事”显然是担心媒体的报道干扰了球员情绪。姑且不说媒体上的文字不见得都是负面的,单论即使有些文章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对于球员而言,这何尝不是一种考验与磨砺?你总不能希望这些国奥队的球员直到10年后退役这期间,凡是参加大赛前都不敢看报纸吧? 压力是一支球队、一名球员必须要时刻面对也是无法回避的,而承受压力的能力也是需要努力培养、刻意磨练的,单纯地逃避,感觉上是排除了干扰,但归根结底只能是“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 举个例子。时下贝克汉姆正在《世界新闻》报上刊登着有关自己隐私的自传,如果论媒体舆论的压力,世界上恐怕没有任何一名球员和小贝相比。但贝克汉姆并没有回避媒体,甚至在和媒体进行着很好的合作。 我的意思是说,倘若一支球队、一名球员在媒体和舆论的压力下变得无力抵抗甚至缴械投降,那么,在真正的赛场上,是否真的可以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便只能画上一个很大问号了。 昨天国奥队与乌拉圭的热身赛,从技战术方面没有体现出什么更多新意,唯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电视画面里我们看到了国奥球员脸上有了些许的笑容,比如在最后罚点球的紧张气氛之下,胡兆军还有心情和对方的守门员开着玩笑。尽管球员们的笑容有时显得有些刻意,但相比于此前比赛之中的“人人愁眉苦脸、个个紧张兮兮”,这无疑是一种可喜的变化。 伟人说过,“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而我们的国奥队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是,很团结、很紧张、很严肃,但却少了一项———“活泼”。 我以为什么时候,沈祥福能在全队会上从容微笑着朗诵一段报纸上所谓“负面的报道”,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奥队也就能克服一种“三缺一”的缺陷了。
进入欲望都市 喝冰锐朗姆酒 体验性感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