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一等兵成长为乒坛怪才 朱世赫:下回我要拿第一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9月01日14:56 中体在线-中国体育报 | ||||
——朱世赫的Full-Story 一个生性腼腆,却对乒乓球充满执著追求的朱世赫,在巴黎世乒赛上获得男子单打亚军之后,不仅得到了国际乒坛的盛赞,也给处于新老交替中的韩国乒乓球界打了一针强心剂。 陆军一等兵朱世赫 朱世赫一袭戎装出现在眼前。话题很自然地从军队的生活开始。“说实话,在釜山亚运会上,我渴望拿到金牌,可是由于体能等原因,与冠军失之交臂。入伍之后我却坚定了对乒乓球的信念。从长远来看,我相信尚武生活有助于延长选手的职业生命。因为它比外面其它的俱乐部更正规。” 朱世赫去年参加釜山亚运会后于12月应征入伍。一心渴望夺取金牌,希望免服兵役的他连发挥能力的机会也没得到。自第一次代表韩国参加2001年大阪世乒赛开始,朱世赫一直坐着冷板凳。然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就是那样的环境,却给这次世乒赛的奖牌带来了更耀眼的光辉。 削球手朱世赫 朱世赫初练乒乓球时就是削球手,也记不清为何选择防守型,只是念小学时,按照引他进入乒乓球门槛的李明国教练的指导去做。五年级时,还获得过年级组的单打第一名。小时候因为比赛成绩很不错,对打法也没有在意。可随着年龄的增大,他开始对自己的打法产生了怀疑,大部分男选手都是攻击型,为何让我防守?他自然产生了不满。到大光中学二年级末,他的困惑达到了极点,原因是能打败别队选手,却对掌握自己打法的同队选手总免不了一场苦战。 即使这样,由于成绩摆在眼前,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打法,虽然在队内不算什么,但在对外选手的大赛中,始终保持着好名次。在团体赛上,他一向以一号选手被启用,受到教练组的信任。虽然也曾怀疑和困惑,但是初三时在全国大赛上获奖,多少使他体会到防守型的稀有价值,尽管没有拿到第一…… 削中反攻型选手朱世赫 “没有可以参照学习的前辈最苦恼了,削球学习日本的松下浩二,攻击学习中国的丁松,可是学习外国选手怎么说也有限,不过想到这次大赛的成绩,能够成为鼓舞削球新手们的动力,真是心情为之一振。” 作为寥寥无几的防守型选手,其征程是孤独的,别说在国内选手中很难找到,就连国外选手的比赛也很难见到。世乒赛后,有几家报纸将朱世赫的打法同中国的丁松和朝鲜的李根相相提并论。“李根相的比赛我根本没有机会看,有人认为我和丁松的球技风格差不多,就说我模仿他。可事实上我也没有见过几次,对丁松的了解,大都来源于一些报道……” 最近在学生选手中,有希望的防守选手增多了,他们也不仅仅以削球为主,而是构思着像朱世赫那样攻击频率高的新型防守打法。意识到能够成为后辈们学习的榜样,朱世赫更深刻地体会到这次成绩的含义,回想一路独自走过的艰辛,虽然感慨万分,但朱世赫的目标并不仅仅停留在这次的成绩上。 “攻击型只要熟悉几种类型和技术就可,更多的不是新技术,而是为了熟练而努力。防守可不是那样,扣球角度的微小差异,也影响削球的质量。一句话,要学习和掌握的技术与战术是无止境的,要走的路还很长。” 攻击型选手遇到比自己强的攻击手,只能输,而防守型选手遇到再强的攻击也是从接球开始,钻进疲惫的攻击手的空子,与谁都能一搏。“现在以我为榜样成长的新手也有了”,最近削球手朱世赫有一种“野心”———“下一回我一定要拿第一”。 性情中人朱世赫 朱世赫在汉城锦湖洞小学三年级时开始了乒乓生涯。内心对运动充满自信的他,直接找到俱乐部报名当运动员。就在那时,朱世赫遇到了恩师李明国。 巴黎世乒赛结束后,朱世赫的父母在汉城中区黄鹤寺街中央市场附近经营的“竹筒饭”饭庄,和他居住的锦湖洞的大街小巷挂满了祝贺的标语。父亲朱文植和母亲金德信久久地“煎熬”于祝贺中,即使一天天操劳,也还是快乐的———当年幼小的儿童竟长成了世界级明星。 “李明国、金钟植、任相日、河泰哲、姜智贤、徐相吉、安宰亨等很多老师指点过我,金京俊副会长也给了我很多关心和鼓励。能够以这样的成绩来回报一直关注我、祝福我的人们,是我的幸运。” 当问及在乒乓生涯中,谁给了他最多的影响时,他便说出了一连串他接触过的每一位老师的姓名,还郑重其事地将每个人的理由道出,惟恐疏忽了哪一位。最后连女友金善花都不漏掉。 朱世赫就是这样一个连细小环节都不放过的性情中人。也许,正是削球打法塑造了他的这种性情。金灿译自韩国《乒乓球》杂志(本报有删节)
进入欲望都市 喝冰锐朗姆酒 体验性感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