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世锦赛思考:进入美国时代? 新赛制带来什么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8月26日10:08 北京日报 | ||||
———第37届体操世锦赛观后 随着第3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今天在这里落幕,各路豪杰已经开始打理行装各回各家了。人们把奥运会前的体操世锦赛看作点名赛,是奥运会体操比赛的序曲,由此可见本届世锦赛的重要性。其实,谁也不会轻轻松松地回家,因为大赛结束后,需要人们思考的事情很多。 体操进入美国时代? 20年前,美国体操运动刚刚起步。在那一年的世锦赛上,中国队获得了团体冠军,美国队获得第6名。但在次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美国凭借着东道主的优势战胜了中国。那时体操界人士普遍认为,换任何地方美国队都不灵。12年前,美国开始了一项庞大的体操振兴计划,略去这项计划的实施过程,今天的美国体操,应该说有在大部分项目上夺魁的实力。到过美国的人,无不为这个国家拥有数以千计的体操俱乐部而感到惊讶,美国的家长不同于中国的家长,他们只要有可能,就会把孩子送进体操俱乐部。而在中国,家长们的选择是将孩子送进舞蹈班。在美国的体操俱乐部,孩子们不仅在体魄上得到了发展,意志品质也得到了有效的磨练。从本届体操世锦赛上,美国运动员所表现出的十足信心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美国体操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不仅有着扎实的基础,也形成了梯队。应该清楚地看到,已经很少有队伍能与美国队抗衡了。霍尔金娜还是榜样? 驰骋了沙场多年的霍尔金娜,只进行了不长时间的恢复训练,就再次在世锦赛上发出了光芒。她能获得全能冠军恐怕是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事情。她以美感和常青树形象征服了观众和裁判,这一点谁也不能与之匹敌。不过,在体操运动一味追新求难的趋势下,霍尔金娜获得冠军是否是对女子体操运动发展的否定?看看世锦赛赛场,像霍尔金娜那样婷婷玉立的选手越来越少,运动员的个子越来越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圈数越来越多的翻腾转体。就在大家朝着统一方向努力的时候,裁判却推出了一个难度价值并不高的老将站在全能冠军领奖台上。这说明,体操运动尤其是女子体操运动,在向着难与美结合的方向发展的同时,还应将柔美融于力量之中,霍尔金娜模式不可废弃。 新赛制带来了什么? 本届世锦赛团体比赛采用了新的赛制,即6人报名参赛、3人上场比赛和取3人有效成绩的6-3-3制。这一赛制的好处是,有利于更多的队参加团体比赛,有利于中等以上水平队增加获佳绩的可能性。但是,这也向传统的体操强队发了难,因为一人出现重大失误,就可导致全队覆灭。不过,机会是均等的,就看谁的功夫深。毕竟,新赛制给各个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体操队领队叶振南就指出,中国队战略将因此产生变化,重心向单项比赛偏移,奥运会和世锦赛的奖牌榜是以获金牌数量排序的,这一点很实际。但这并不意味着全部的转移,因为团体冠军是一个国家体操运动整体水平的标志。 第37届世锦赛已经结束,中国男队基本保持了优势。中国女队在自己的强项上拿回一金,小将张楠还继刘璇在2000年奥运会之后,又获得全能奖牌,成绩还算说得过去。到明年雅典奥运会前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国男队后面有多路追兵,中国女队前面又有很多拦路虎。雅典奥运会,中国队能在体操14枚金牌中分得几杯羹还是未知数。特派记者杨跃华
投票! 赢超酷腕表式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