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传记作者谈姚明:他在老美眼中像旧时的好汉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8月11日09:04 解放日报 | |||||
一头金发,蓝灰色眼珠,下嘴唇的凹窝中留着一小撮金胡子。这就是经“姚之队”授权为姚明写传记的美国《ESPN杂志》资深记者里克·布切。 记者:“姚之队”为什么找你来写姚明的传记? 布切:最早是通过比尔·达菲(“姚之队”成员之一)介绍,我才知道中国上海大鲨鱼 但那时姚还是没完全同意。不久后,果真有人出了一本书,把姚写得像一个革命领袖,这使姚感到问题确实不是他想象的那样简单。这是姚最终决定授权别人为他写传记的主要原因。据我所知,现在在美国已经有人在写姚明,也有人在写巴特尔,写王治郅,这些书可能在今年秋天陆续面世。 我理解姚不愿意出书是基于东方人特有的谦虚和内敛。姚才打了几年球,现在已经是世人注目的巨星,但他待人接物依然彬彬有礼,始终谦虚谨慎。跟姚接触越多,我就越感到有必要为姚写好这本传记。 记者:你认识姚明有多长时间了?首次见面,姚明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布切:首次见姚是2002年3月在上海卢湾体育馆,就是上海大鲨鱼队夺得CBA总冠军的那个赛季。当时姚非常安静,说话不多,所以我对他没留下什么印象,只是感到这个大个子传球意识很强,很有天赋。选秀后,姚去芝加哥试训时我又见到他。我觉察到姚对这次试训非常在乎,他很想知道别人对他的看法。那次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我知道姚在中国是最大的篮球明星,地位稳固,但他向往更高一级的比赛,他的奋斗目标很明确: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篮球运动员中的一员。 记者:为什么要由一个美国人来写一个中国人的传记? 布切: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想,首先这是出于商业上的考虑,因为我在美国篮球报道的领域里很有名气。第二,也许是因为我对姚的看法是客观全面的,也是真正对姚感兴趣的人。我关注姚,是关注他人性的一面,不像有些人,要么把姚看得一钱不值,要么把他描绘得很伟大。姚在芝加哥试训后,很多人对他非常失望,其实我心里很清楚,当时姚刚打完中国的CBA联赛,非常疲劳,此后又有两周没训练,表现不好是很正常的。 记者:你对姚明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觉得他最大的优点是什么?最大的缺点又是什么? 布切:姚最大的优点,一是忍耐力,他能对所有要求签名的人都保持一样的平常心态,这太不容易了。二是刻苦努力,他这么高,却具有如此出色的技术,那是长期磨炼的结果。缺点嘛……姚太“利他主义”了。在球场内,姚是公认的最乐意把球传给别人的球员。在场外,姚又是一个为所有人考虑的人。他太为别人着想了,有时候反而会事与愿违。 姚在美国人眼里就像旧时的英雄好汉。作为一名全世界都关注的篮球巨星,姚顶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但他依然能够把一切都处理得很周到。 你知道姚在美国生活压力有多大吗?我告诉你个故事:那是在圣诞节前,他给苹果电脑拍广告,工作安排非常紧张,姚从休斯敦飞到洛杉矶,只有一天的拍摄时间。当时姚累得想要杯水喝,没想到翻译搞错了,给了他一杯伏特加(烈性白酒)。姚一口咽下,吐都来不及,结果闹得头晕眼花,走路打晃,但还得继续拍。 姚非常聪明,而且幽默,这次我们从厦门坐飞机来合肥,在上海虹桥机场等转机时,有一位女士请姚签名,而且要求写上年月日。姚问她:“写哪天啊?我天天都在为人家签名。”一句话把所有人都逗乐了。 记者:姚明的传记书名叫什么,分几个章节? 布切:书名没定,出版时间在雅典奥运会后。老实说,我两周前刚刚跟姚正式签约,前面的时间主要在作准备工作,收集资料、采访整理,目前还一个字没动呢。我自己的想法是,用12至14个章节,每章的开头都由姚自己来叙述,然后我再用第三人称来描述。第一章的内容可能会是姚跟“大鲨鱼”奥尼尔的首次交锋,也可能是姚力压奥尼尔入选全明星阵容。 (合肥8月10日电)本报记者严子健
绝对大奖!订非常笑话短信,送数码摄像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