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脚到囚犯--唐全顺之路折射运动员退役之惑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8月06日08:41 楚天都市报 | ||||
前足球国脚、甲级联赛最佳射手唐全顺,因开设“盘口”接受他人赌球,今年7月被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以赌博罪一审判处拘役4个月。这是迄今为止第一位因赌球而被判刑的中国足球圈内人士。 这次犯罪使“四十不惑”的唐全顺陷入痛苦的反思之中:作为足球名将,退役后缘何为生计所累,最后因赌球而锒铛入狱?其实,唐全顺的问题,也是长久以来一直困惑中国体 足球宠儿成了“闲散人员” 1974年,11岁的唐全顺在杨浦区少体校开始踢球,而正规的文化学习也到此为止。此后,唐全顺在足球上的路越走越顺,从区少体校一直踢到国家队。 1997年,唐全顺离开足球圈,之后干过很多工作:开饭店、做旅游、拉广告……但“总的来说不如意,文化上跟人家有差距,业务也没有人家熟”。 至今唐全顺还有些懊悔:如果早一点退役,能被分配到效益很好的单位;如果晚一点离开足球,踢几年职业联赛,多少还能赚点钱。 唐全顺的人事关系放在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学历填的是“大专”,但他没在那里上过一天班,更没有正儿八经读过大专。没有事做也没有收入的时候,他去学院找过相关负责人,但是被告知:“你的年纪大了,没有合适的位置,再说各个岗位上也都有人。”这以后的几年,唐全顺离职业足球圈越来越远,人们很少听到他的消息。直到有一天,他因赌球犯罪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杨浦区看守所里,唐全顺与同伴一起把大块整冰拉进监区,然后把冰块敲碎,挨个送进监房。近日正值上海最热的时候,冰块可以降低监房里的温度。 看守所安排唐全顺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其实也是在做他的思想工作。管教干部包警长说:“我们想让他意识到,现在流的汗跟以前在球场上流的汗有什么不一样?以前都是别人为他服务,他没有学过、也没有想过要为他人服务,现在应该补上一课。” 包警长说,唐全顺这个人其实比较单纯,劣根性不强,“虽然他40岁了,但是社会阅历不多,交的一些朋友层次不高,总是被人利用;他的文化水平不高,离开足球后,生存能力比较差,但他自己又不甘心,定位定得不好,愿望总是高于自己的能力”。 在看守所的两个多月里,唐全顺心态变化很大:“刚开始,我不知道赌球犯法;进来以后晚上睡不着觉,弄不清自己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我曾经埋怨被体育界抛弃,就是没想到自己不争气。现在想想,应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踏实做事,不能好高骛远,更不能铤而走险。” 唐全顺不久后将重获自由,他希望能回到他最擅长的足球圈,做一些青少年足球培训工作,踏踏实实做事赚钱,“我不怕有人用有色眼镜看我,我要用行动证明自己”。 唐全顺赌球案发后,再加上不久前亚洲举重冠军才力之死,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的关注。目前各省市几乎都积压了一批像唐全顺这样无法安置的退役运动员,也有的退役运动员像才力一样陷入贫病交加的境地。 唐全顺在上海队时的教练王后军说:“唐全顺的经历,反映出我国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妥善安置是一个方面,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运动员培养过程中的文化学习问题。”这位老体育工作者说,如果只顾运动成绩,而对运动员其他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文化学习不闻不问,是对他们极端的不负责任,是没有以人为本。 中国体育界目前正在进行深层次的变革,不少地方在探索新的运动后备力量培养方法,“体教结合”是其核心内容。在上海,从1999年起即开始进行“运动队办进学校”的尝试:一线队办进大学、二线队办进中学、三线队办进小学,变过去体育部门一家包揽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为体育、教育两家资源共享、责任共担。这既利用了充足的教育资源,改变长期以来运动员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对立的矛盾,也为将来运动员退役免除了后顾之忧。 “全社会在为运动员巅峰时期的辉煌欢呼的同时,更要关心他们带着一身伤病走向社会时的失落,”王后军说,“关键是要建立更为科学、人性化的运动员培养机制。” 唐全顺简介 唐全顺生于1963年,是上海足坛“技术足球”代表人物之一,脚法细腻,跑位准确,是上海队的主力射手。1983年全国五运会冠军上海队成员;1988年,他凭借15个进球成为当年全国足球甲级联赛最佳射手;1989年,他短暂入选过高丰文执教的国家队;1990年,以他为主力的上海队又获得“足协杯”冠军;1993年担任上海浦东队助理教练;1997年离开浦东队,成为“社会闲散人员”。 2003年初唐全顺开始赌球,5月8日凌晨被捕。
笑话段子、整蛊短语精彩无限 难以形容的开心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