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梁专栏:胸中海岳梦中飞 上任初始压力很大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7月28日11:28 中体在线-中国体育报 | ||||
从6月5日进驻上海绿舟训练基地,到7月5日结束训练,这一个月里中国乒乓球男队好像格外受人关注。6月20日,国家男一队和二队合并,6月22日,乒羽中心正式宣布教练班子调整,7月2日至5日,男队进行了改制后的第一次大循环比赛。因为被任命为中国男队主教练,我也身不由己地再次成为新闻焦点。巧的是,我的手机就在那时候丢了,朋友们和记者都联系不到我,我想大概是老天爷故意留给我一些时间和空间,好好琢磨琢磨今后的路应该怎么走。 上任后,压力大了 6月中旬,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富荣和乒羽中心主任刘凤岩专程到上海,与中国乒协主席徐寅生和蔡指导一起商讨教练班子如何调整。领导找我谈话时,问我对将来的工作有什么打算,那时我就猜想,可能会让我挑重担。虽然有预感,当我正式得到消息时,还是感到有点意外。可以说,我从下决心做教练的那一天起,目标就是当一个像蔡指导那样的教练,但我毕竟才28岁,从运动员转到教练的时间才一年,把这么重的担子交给我,一方面说明领导对我很信任,对我寄予厚望,另一方面,我也感觉到压力来了,现在所面临的挑战,要克服的困难,要远远高于我当运动员的时候,那时候的目标很单纯,就是通过刻苦训练去拿世界冠军,而现在则要率领男队继续攀登高峰,责任和压力要大得多。 我担任主教练之后,无论是我自己,还是其他教练和运动员,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有一点我觉得很幸运,队里的教练都比我辈分大,他们过去都很爱护我,我上来以后对我也比较支持,肯帮助我,这样配合起来就比较融洽。特别是尹指导,从我13岁起,他就一直带我,对我和小辉就如同亲生的孩子,看到我能接班他很欣慰,所以对我的工作全力支持。 上海集训的最后十几天,我把训练以外的时间都用在跟队员聊天上,每个老队员都聊了,也找了各个层次的选手谈了谈,既让他们知道我的想法,我也了解一下他们在想什么。虽然我跟他们一直很接近,关系都不错,我上任以后大家还像以前那样,小队员喊我刘指导,一起当过队友的年轻选手,叫我梁哥,平辈的队员还是叫我国梁。但现在我的位置变了,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还像以前那样什么都跟我说。其实说不说,我大概心里也有数,我只是觉得先沟通一下更好,至少让他们知道,我这么做那么做是为什么,大家互相理解了,达成一致了,有利于下一步的严格管理。他们自己认可的规章制定,如果今后出现问题,教练组就要按章办事。像马琳在大循环第一天上午出了问题,教练组让他写检查,晚上我们俩一边吃饭一边聊,我感觉他的心态就比较好,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这种处罚。毕竟他是主力队员,是世界冠军,遇到问题直接处罚他,他心里可能就会有抵触情绪:你一上来就这样那样。正因为我们事先沟通了,他就更配合教练组的工作,这样不更好。 改制后,队内竞争激烈了 我当运动员和做教练时,男一队和二队一直是分开的。合并前后的几天里,蔡指导和尹指导一直比较担心老队员和小队员之间、队员和教练之间包括我和全队之间在配合上会出现一些问题。毕竟原来一队和二队的运动员在年龄层次、技术水平、比赛经验等各方面都有差距,合并后可能会在训练中产生一些矛盾,或者互相不接纳。通过两周的训练,总体感觉还不错,大家都配合得很好,运动员之间能够互相鼓励,非常融洽地按照教练的要求进行训练。教练员在训练中也看得更细,管得更细,每天训练结束后,他们都给队员补课到很晚,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分成三个小组以后,教练是和自己的队员绑在一起的,小组之间的竞争使教练员的压力更大了,也把他们的积极性和潜能调动起来了,因为他们不仅要保证高水平选手的技术水平和状态,还要担负起培养年轻队员的重任。 过去一队的教练和运动员对二队的选手都不太了解,合并以后,每个小组都有一、二、三线的选手,使各个层次运动员的训练、管理都统一化了。主力队员可以把最先进的技战术理念灌输给年轻选手,让他们有一种超前的意识,对年轻选手的成长以及整个队伍的梯队衔接都有好处。同时,年轻队员的冲击也使老队员产生了压力,使全队的竞争气氛更加激烈。就像最后4天进行的队内大循环比赛,很多年轻选手都战胜了主力队员,这也是一件好事。 因为新机制刚刚实行,还处于试运转阶段,互相之间,包括我和全队教练、运动员之间都在磨合,随着各种大赛的展开,有一些矛盾就会暴露出来。但正像蔡指导所说的,只要新机制利大于弊,我们就应该坚持,并且尽快完善它,想方设法解决潜在的和暴露出来的问题。(本报有删节)
订阅新浪体育新闻,送你皇马球票让你亲历五大球星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