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NIKE竞技风暴
Nike 沙龙 Nike 之星 Nike 之队
十大武术形象人物:金庸武侠系列小说影响深远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7月18日15:52 中体在线

  中华武术十大武术形象人物

  新世纪的中国武术形象大赛大赛即将拉开帷幕。俗话说,“温故而知新”,为了演绎好这场别开生面的武术形象大赛,本刊经过网上调查,推出了活跃在我国武坛上的十位巨星,这些形象曾在各自的年代、在不同的层面上为武术推广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人才辈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相信,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武术形象会增加更多的时尚色彩,也许您涉足这一领域时间不长,同样会有机会脱颖而出。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张之江发起并在上海主持选拔国术界国手,旨在组成国术代表队随中国代表团前去柏林表演中华武术。国手中的张文广、温敬铭、傅淑云、刘玉华等都是中央国术馆的学生,他们在德国的武术表演轰动了世界体坛。由11人组成的国术表演队在柏林、汉堡、法兰克福、慕尼黑举行多场表演,单刀对枪、空手夺枪……外国人看得目瞪口呆、如醉如痴。这次被称为中国武术与世界体坛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向世界体坛展示了中国武术的风采。

  张之江(1882——1966)

  武术教育家。

  字子姜,号保罗。河北省盐山县人。

  张之江幼年上私塾,随祖父攻读诗书,并习练武术,先后毕业于东三省讲武堂、国民政府陆军大学将官班。1901年,张之江应征入清朝新军,一开始为骑兵,先后参加辛亥革命时推翻清廷腐败帝制的滦州起义与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云南起义。在京郊南口大战中,任国民军总司令,缴讨军阀混战,有力地配合了北伐军胜利进军。后升至陆军上将。

  张之江早年因为中风病症,中西医药治疗均不见效,其警卫余国栋教他学练太极拳,病愈,至此便和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1927年,时局突变,张之江急流勇退,被委任为国民政府军政部长而不就,毅然离开军队,脱离军界,只任国民政府委员,以全身心投入倡导国术运动。

  他认为:“国术是中华民族所固有的国粹,应将其由民间推向上层”。经他热心奔走,国术终于引起了当政者的重视。在李烈钧、冯玉祥、钮永建、蔡元培、李济深、于右任等人的积极协助下,于1928年3月24日在南京创建国术研究馆,自任馆长。

  开始馆内依拳种门类分工设置,但实践证明这有悖于消灭门户之见的主旨,于是设教务处,使内、外家及少林、武当不分界限,相互尊敬,相互学习。同时,张之江还领导国术馆编辑出版了大量武术书刊。

  张之江聘请各方名师来馆执教,研究整理武术文化遗产,开展教学、训练工作。他主张“范学博通,练打兼能”。要求学员广学各门派拳种之精华,重长、短兵械,重散打、拳击以及摔跤之术。张之江提倡移风易俗,努力改变人们把国术视为“民间杂耍卖艺”的偏见,提高了国术的社会品位,为使国术成为全民所共有的文化精神财富做出了贡献。

  1928年和1933年,张之江在南京两次成功地组织领导了“国术国考”,为以后的武术比赛奠定了基础。

  他组织编写了《中央国术馆组织大纲》《省、市国术馆组织大纲》及《县国术馆组织大纲》,并于1929年敦请国民政府下达全国各地,各省、市、县纷纷成立国术馆,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武术运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注重吸收新思想,循着中西沟通的办学思路,经过多方筹措,在中央国术馆内成立了体育传习所。后几经周折,将传习所改为中央国术馆体育专科学校。

  抗日战争期间,张之江应李宗仁之邀任战区长官的高级顾问,参加台儿庄大战取得辉煌胜利。随后历尽千辛万苦成功地组织国术馆、国立体专南迁,得以继续办学。到昆明后改名为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自任校长。

  张之江通过中央国术馆、国立体专的教学,赋予武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内涵,明确提出馆训为“健身强种,自卫卫国”,校歌中也有“明耻教战,强种御侮”的词语,因此吸引并培养了大批热血青年和爱国华侨学生。很多学生学成后奔赴抗日前线。抗日将领宋哲元、张自忠、傅作义、孙连仲等部队都有改观,该校毕业生担任武术教官,并建立大刀队,痛歼日寇。

  1933年和1936年,张之江两次率团分赴广东、广西、福建以及香港、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和地区表演并宣传武术,卓有成效。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张之江发起并在上海主持选拔国术界国手,组织国术代表队前去参加表演。国手中的张文广、温敬铭、傅淑云、刘玉华等都是中央国术馆的学生,他们在德国的武术表演轰动了世界体坛。西方世界也开始向神秘而博大的中国武术投来注意的目光,当时当地的报纸称赞武术有三大价值:体育价值、攻防价值、艺术价值。舆论界更称:“中国国术具有艺术、舞蹈、奋斗三大特色,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及尚武精神。”

  为此,张之江获得了该届奥运会以“五环”为标志的纪念章,并被誉为“中国国术开始走向国际体坛的第一人”。

  瞻仰昂昂金刚汉,力巨出神,拳精入化,飞龙踞虎,尚武精神,豪气鹏鹏贯牛斗;讴歌堂堂勇大侠,胆坚铁石,志烈秋霜,爱国忧民,强我民族,大义凛凛满乾坤。

  霍元甲(1869——1909)

  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迷宗拳大师。字俊卿,绰号“黄面虎”。祖籍河北东光,世居静海(今属天津市)。出身武术世家,父亲恩第便是一位性情慷慨、喜好交游之人,精祖传秘宗艺,名闻大江南北,人称“霍二爷”,以保镖为业。

  霍元甲幼年体弱,据说他12岁时和邻居七八岁的孩子玩打斗较力,大输。父亲考虑他学武不成,见他资质甚高,便希望他能够在“文”上有所造诣。可霍元甲偏偏自己立下志向:学武图强。每天他都偷偷潜伏在枣林中偷看父亲向兄弟传授技艺,并细心揣摩,披星戴月,苦练不辍。父亲知道后严厉斥责他,霍元甲当即表示:“我绝不和别人比武,绝不丢霍家面子。”面对霍元甲习武图强的坚定志向,父亲没有理由不给以表扬和鼓励,并从此允许他与兄弟们一道练武。经过十余年的苦练,霍元甲后来居上,功夫大进,技艺超过同辈,尽得七代相传的秘宗拳精髓。在继承自家功夫的基础之上,他更多方访贤问道,集百家之长,汇各派之精华,将秘宗拳发展为迷踪艺。

  1890年(光绪十六年)秋天,有来自河南的武林高手杜先生闻霍元甲父亲之名前来拜访,希望能够与霍父较量比试。父亲先让霍元甲的弟弟霍元卿与之较量,结果弟弟技不如人,饮恨败北。正当父亲准备亲自出马之时,霍元甲说:“我来陪客人走几合。”声落交手,杜顷刻倒地。从此,霍元甲在家乡一带名声大振。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霍元甲到天津卖柴,遭盘剥者十多人持械围攻,他奋力挥起扁担,逐一破之,大快人心。此后,落脚天津谋生,成为怀庆药栈掌柜。因为他可以单肩担走数百斤药担,又可以一脚踢开大石滚子,被人们尊称为“霍大力士”。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霍元甲痛斥到天津卖艺的俄国力士,一雪“东亚病夫”之耻。

  1909年(宣统元年),英国力士奥皮音在上海挑衅摆擂,污辱中华民族。霍元甲应上海武友之邀,南下上海滩与奥皮音相约比武,同时以中英文刊登广告称:

  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之“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专收外国大力士,虽有钢筋铁骨,无所惴焉……

  英国力士奥皮音对霍元甲之威名早有耳闻,未敢交手便悄然逃跑。

  不久又有自称东海、海门两师徒要求登台较技,霍元甲再三谦避,并以“余来沪与民族较长短,不与同胞自残”相劝。该二人不从,执意比试,后大败而归。

  霍元甲不仅武功卓绝,而且知书达理,敦厚谦恭,主张“天下武林是一家”,力斥好勇斗狠,力排门户之见,深得中国武林人士称赞。

  后来在虹口的日本技击馆,又有旅居上海的日本武士向霍元甲挑战摔跤,霍元甲连挫劲敌,在上海滩声威大盛。

  霍元甲于是决定在上海滩传授武艺,发扬尚武、精武精神,在上海武术界名流陈其美、陈公哲等的支持下,于闸北黄家宅创立“中国精武体操学校”。孙中山盛赞他“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的理念,亲笔写下“尚武精神”的匾额相赠。霍元甲亲任主任教师,刘振声任教师,传授十二路潭腿等武技。

  数月后,霍元甲病逝。

  第二年,陈公哲等在原精武体操学校基础上改组成立精武体育会,奉霍元甲为该会创始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精武会在国内8省及南洋11埠建立分会43处,会员超过40万人。

  万里长城永不倒。随着众多影视作品的再现,霍元甲已经成为中国人心目中尚武精神和精武正气的集中代表。他一血中国人东亚病夫的耻辱,将爱国强种的誓言坚持到底。

  张文广,当代武林泰斗。

  是他,在德国柏林第一次将中华武术的魅力尽情散播;是他,第一批获得中国武术最高段位——九段;是他,在北京体育学院参与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武术系;是他,培养出我国第一批武术硕士研究生。

  张文广

  1915年1月15日出生,河南省通许县人,回族。

  武术教育家,著名武术教授,当代“武林三泰斗”之一。被称为武术界的巨人,高山仰止的武林不老松,永远屹立于武术之巅。

  张文广自幼喜欢武术,从1929年起跟随近代查拳大师常振芳老师钻研查拳体系的各种拳械套路。1933年考入南京中央国术馆,系统地学习了长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拳术器械,以及摔跤、拳击、散打、短兵、长兵等众多对抗性项目,系统地掌握了武术各流派的特点和风格,善于套路演练,又长于对抗搏击。

  30年代,曾多次获得全国武术、摔跤冠军。1935年被选为南洋旅行团武术队队员,赴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表演。1936年4月,荣获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武术选拔赛男子组第一名。同年6月,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武术队队员远赴德国柏林、法兰克福和汉堡等地表演。他的查拳、梅花刀、锁口枪刚健潇洒,动迅静定,令人叹服,第一次成功地在国际体育舞台上宣传了中华武术。

  从1936年起,张文广走进校园,在各类学校教授武术。1953年开始在北京体育大学任教武术,并和同仁一起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个武术系,长期担任系主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其中包括被誉为“当代武林四头牛”的吴彬、门惠丰、夏柏华、张山。此外,他还培养出我国第一批武术硕士研究生,可谓桃李满天下。

  张文广领导、组织和参与了众多重大的国际、国内武术竞赛,是武术、举重、摔跤等三个项目最早的国家级裁判员。曾负责组织、领导过在河南省、浙江省、山东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以及云南等省举行的全国武术比赛或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担任过多届国内外重大运动会武术比赛总裁判长、仲裁主任等。多年来,张文广一直广泛地进行着国际武术学术交流和传播工作。先后以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武术专家、代表团团长等身份出访。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武术学术交流活动结交了许多朋友,很好地宣传推广了中国武术,使武术运动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及世界各地蓬勃开展。

  张文广还在工作之余编著出版了《中国查拳》《查拳综合套路》《中国查拳典型器械套路》《中国式摔跤》《广播太极拳》《女子防身术》《散手拳法》《弹腿》等十多种武术专著,并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武术学科组组长。从实践到理论为武术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鉴于张文广对武术发展的杰出贡献,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给他“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奖。199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武术教授之一,1998年被授予中国武术九段。

  世界之大,只有中国才有武侠小说。

  武侠作者如繁星满天,独有金庸才是侠之大者,众星拱月。每一个人都需要童话,每一个人也都将长大。长大的大人要看成人童话。除了金庸的武侠,天下没有第二家成人童话。

  金庸作品集,一十四部,三十六册,读者遍布全世界各个角落,中国人一读再读,左看右看,还是金庸。

  金庸

  他头发稀疏,额上的几绺,潇然飘逸,如风中的野草;额头宽阔闪亮,饱蕴智慧,眼睛虽小,却锐利如鹰。

  他不说话时,有些不怒自威,神情威风凛凛,像一个一呼百应、号令天下的武林盟主。说起话来,眼睛笑眯成一线,笑声挥洒出孩童般的纯真无邪。

  就是这个人,一手缔造了无数神奇绝妙的武功、感人肺腑的故事、豪气干云的英雄。

  他,就是金庸。

  本名查良镛,生于1924年。

  1955年,查良镛偶试身手,写出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一举成名。“金庸”作为一个“神话”由此诞生。

  自《书剑恩仇录》后,金庸一发不可收。《雪山飞狐》一出,石破天惊,全城争读。《射雕英雄传》更被视为“天书”,新派武侠小说的宗师地位,由此奠定。那年,查良镛34岁。

  35岁,查良镛拿着他的8万港币,自立门户,创立《明报》。很多人都认为不出一年半载,《明报》就会关门大吉;但查良镛凭着他的一支如椽妙笔,凭着他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等,撑起《明报》大业,使《明报》得以苦苦维持下去。

  1972年,金庸挂印封笔,金盆洗手。封笔之后,查良镛把近20年来所写的武侠小说逐字逐句地修改。经过10年的修订,一套15种共36册《金庸武侠小说全集》终于出版完毕。

  从1955年第一部金庸武侠小说问世迄今,该作品的发行量已逾亿册。

  金庸的每一部武侠小说都被搬上了银幕和银屏,有的武侠小说甚至被反复改编,拍摄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经久不衰,直至今日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根据金庸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和电视连续剧,仍是中国银幕、银屏不可替代的观赏热点。

  金庸武侠小说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一个难解之谜。上至政府首脑要员、文人墨客、学者教授,下至农夫民工小贩,从中国到美利坚,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层出不穷的金庸迷。

  金庸用传奇的形式展示民族的文化精神,小说大俗大雅,至幻至真。他笔下的英雄,用“武”征服世界,用“侠”完成道德,在真正自我的“情”与道德禁锢的“理”中矛盾纠结。

  或许文人与武者都是要建立一个理想的世界,只不过文人用笔,而武者用剑罢了。

  金庸的武侠小说着墨最多的无疑是中华武术。说不清有多少人为金庸小说中的武侠神功痴迷,也说不清有多少孩子在看过金庸小说后立志学习功夫。虽然也有人认为金庸的武侠小说和电影电视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实产生了复杂的影响,阻碍了现实武术的进一步发展,但是金庸对中华武术和中华民族古老艺术的传播功不可没。

  如果说金庸塑造了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神妙绝伦的形象,并不为过。

  1943年1月13日,历史上第一场武术与拳击的正式比赛在今天的上海陕西南路、当时的回力球场举行。交战双方是14岁的中国国术队蔡龙云和西洋拳击队的马斯洛夫。

  第三回合,蔡龙云贴近对手,先是一串铺天盖地的连环掌不给对手丝毫喘息机会,紧接着一个兜拳重重打在马斯洛夫的肋骨上,啪啪作响。所有人屏息。马斯洛夫轰然倒地。

  全场在沉寂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蔡龙云

  武术家。

  1928年出生,山东省济宁市人。

  蔡龙云自幼跟随父亲蔡桂勤习武,因为是家中独子,父亲对他要求格外严格。精华拳、少林、太极、形意等多种拳法,尤精技击。

  40年代的上海滩,有一批打西洋拳的外国人,他们口出狂言,认为中华武术只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根本无法与他们的西洋拳击相提并论。于是双方决定搞一次正式的比赛,看一看究竟是拳击厉害,还是武术厉害。蔡龙云代表中国国术队出战,那一年,他只有14岁。

  14岁的蔡龙云从来没有见识过这样的场面,稀里糊涂地登上了拳击台,稀里糊涂地在裁判还在介绍比赛双方的时候,便使出浑身力气给了对方一个贯耳拳。

  当比赛正式开始后,蔡龙云不再稀里糊涂,充分发挥了中国武术的身手敏捷、贴身靠打的优势,两个半回合内把俄国拳师马斯洛夫打倒13次大胜而归,轰动了整个大上海。

  1946年,在上海与美国拳击家鲁塞尔比武,在只准用拳的限制下,仍连连击倒对方,使对方在第五回合中倒地不起。蔡龙云凭借高强的武艺为中华民族扬眉吐气,被誉为“神拳大龙”。

  1953年11月,在天津举行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上,蔡龙云演练的“峨嵋刀”“一路华拳”“四路华拳对练”受到一致好评,获金质奖章。他演练的拳法和器械,遵循传统技法,古拙朴实,稳健挺拔,端正势整。动作动静分明,有节有序。每一招每一势都“方中矩,圆中规”,势正而招圆。蔡龙云善于运用“骨法”技巧中的“撑、拔、张、展、裹、扣、沉、踏”,贯力于股肱之中,是拳械的招势体现出“形健劲遒”的特点。同时,他又使外形与心志活动紧密结合,将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凝成一个整体,内外合一,一气贯串,流畅无滞。

  从中学开始,蔡龙云便对古典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打下了深厚的文学根基,50年代开始。蔡龙云先后在上海多家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在当时小有名气。

  1954年4月,蔡龙云入选国家武术队,任政治辅导员兼教练员。40多年来,他一直以中国武术的传统理论与技术为研究方向,探索并揭示武术固有的体育价值与科学性、哲理性、艺术性及教育意义,使武术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道路。

  1957年,蔡龙云被借调到国家体委任武术研究小组组长,和其他武术专家一起编写出版了《长拳运动》《简化太极剑》《武术基本动作应用术语》以及初级、乙级和甲级《长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等系列武术教材;主编了中国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并考察嵩山少林寺,整理了释德根演练的大、小红拳。

  蔡龙云为武术的继承与发展,为武术的理论建设、教材建设、竞赛科学化及武术走向世界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研究工作中,他认为“武术的继承、发展,目的在于发展”,中华武术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寻求新的发展。而在创新之前,人们的当务之急是首先摸清武术本身固有的规律,先继承才能谈到发展。继承是基础,而发展才是最终的目标。蔡龙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武术的起源、性质、分类、内外家、教学法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为武术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以及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与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

  少年时代便英雄虎胆,为中华武术扬眉吐气。学识的累积和岁月的历练后,又独到地提出了自己对武术继承与发展的看法,构建出合理而科学的新武术体系。蔡龙云用他的不凡的身手和睿智头脑推动中华武术发展之路。

  特立独行,卓而不群。

  70年代,一个年轻人自信可以震惊世界,虽然人们并不相信。后来,他真的做到了——用了四部半的电影。这个年轻人,就是李小龙。

  李小龙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结束。无论时光怎样流转,都绝不会再有第二个集哲人与武者于一身的功夫明星了。

  李小龙以凌厉潇洒的腿法和出神入化的双节棍将空手道家们一个个击倒。然后把“东亚病夫”四个字撕下来,“告诉你们,中国人不是病夫。”李小龙扬长而去,一个民族英雄的形象就此塑造。

  这便是《精武门》的经典画面,这便是深深留在人们印象中的永恒的李小龙形象。

  李小龙(1940——1973)

  英文名布鲁斯·李(Bruce Lee)。

  1940年11月27日,李小龙在美国三藩市诞生,父亲给他起名叫李振藩,希望他有一天能够名振三藩市。李小龙幼时身体瘦弱,为使身体强壮,7岁时便开始练习太极拳。13岁,李小龙开始跟随名师叶问学习咏春拳。他先后练习过洪拳、白鹤拳、潭腿、少林拳、戳脚等拳种,为后来自创截拳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岁时,李小龙离开父母、师傅,孤身来到美国,考入华盛顿州立大学哲学系。进入大学就读以后,他除了学习外,把精力都放在研习武术上。1964年,在加利福尼亚州举行的全美空手道比赛,年仅24岁的李小龙横扫所有选手取得桂冠。

  李小龙热爱武术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经过精益求精的潜修苦练,他的功夫日益娴熟,达到很高的境界。除了精通各种拳术外,他还擅长长棍、短棍和二节棍等各种器械,研习气功和硬功,并且从实战出发,以中国武术为基础,吸收西洋拳、空手道、跆拳道、泰国拳等技击术的优点和特长,总结多年的经验而自创了一种拳术——截拳道。

  回到香港的李小龙迎来了他龙腾虎跃的演艺事业。1971年主演《唐山大兄》,创下香港自1840年开埠以来的最高电影票房纪录:310多万元港币。他以他在片中打斗的实战风格一夜间蹿红整个东南亚,掀起东南亚地区的武术热潮。

  1972年主演《精武门》,再创440万元的票房佳绩。“李小龙式”打斗动作在此片公映后被人们认可,而他凝视敌人的犀利眼神和打斗时的怪叫也在此片后成为他的“注册商标”。也是在该片中,小龙第一次使用两节棍,并被誉为“李三脚”。李小龙以凌厉潇洒的腿法和出神入化的双节棍将空手道家们一个个的击倒。然后把“东亚病夫”四个字撕下来,“告诉你们,中国人不是病夫。”李小龙扬长而去,一个民族英雄的形象开始出现。

  同年底,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并任武术指导,全面展现李小龙电影才华的影片《猛龙过江》刷新《精武门》的票房纪录,首轮放映便狂售530多万元港币。李小龙在片中的打斗自由无羁,收放自如,并将其“以无法为有法”的截拳道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说《猛龙过江》奠定了李小龙国际巨星的地位,那么1973年与好莱坞合作拍摄的又一部力作《龙争虎斗》则奠定了小龙国际巨星的超级地位。《龙争虎斗》使李小龙跻身于世界顶尖明星之列。李小龙也向全世界宣扬了他的哲学思想。“不是思考,而是一种直觉。”李小龙就是一种直觉,想到了就去做,绝不会去想什么后果。这一点上,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李小龙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使中国演员在好莱坞重要影片中获得主演地位的夙愿,使美国人重新认识了中国功夫、重新认识了中国人。

  1972年深秋,李小龙在完成《猛龙过江》后不久,便开始构思、投拍新作《死亡游戏》。正当李小龙雄心勃勃、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却于1973年7月20日在香港骤然逝世。

  李小龙生于美国三藩市,长于香港,在美读了大学,最后又回到香港,他就这样游走于两种文化之间,也许是这样的经历使他最后突破了形式的束缚,创立了以无法为有法的截拳道。

  李小龙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对现代技击术和电影表演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主演的功夫片风行海外,中国功夫也随之闻名于世界。许多外文字典和词典里都出现了一个新词:“功夫”Kungfu。在不少外国人心目中,功夫就是中国武术,李小龙也成了功夫的化身。

  他就像一道流星,生来就是为了闪耀。人的一生是不能用长短来衡量的,李小龙的人生是完整的。

  2002年10月9日,好莱坞星光大道上有了一颗属于成龙的星,48岁的成龙是第2205个在星光大道上留下星的人,他成为继李小龙之后第二个在星光大道上留下星星的华人明星。当日,有500人参加了典礼,好莱坞市将10月4日定名为“成龙日”。

  成龙

  当年力捧成龙的香港导演罗维给他取艺名“成龙”,除了希望他能够有朝一日飞龙在天外,也希望他能成为像李小龙一样成功的巨星。而成龙也不负众望,先是在80年代称霸亚洲市场,90年代后期更是打入好莱坞,以惊人的票房佳绩,成为独树一帜的动作喜剧巨星。

  成龙原名陈港生,1954年生于香港。

  1961年,成龙进入戏剧学院,随著名的京剧大师于占元师父学戏。随着年代的改变,京剧慢慢衰落,成龙和师兄弟们开始给电影当武师。70年代初期是属于李小龙的时代,成龙在《精武门》和《龙争虎斗》中均参与特技演出工作。李小龙去世后,成龙作为嘉禾选中的李小龙接班人出现在《新精武门》里。嘉禾希望成龙能成为又一位李小龙,一位让美国人和亚洲人同样认可的功夫明星。但成龙毕竟不是李小龙,李小龙的电影模式放在他的身上一点都不合适。成龙决定背离李小龙那种“中国超人”式的风格,他从来就没有想做第二个李小龙,只想做第一个成龙。他说:“我不要那么严肃,要活泼一点、好玩一点、搞笑一点,我一定要和李小龙区分开来。李小龙打斗时爱喊‘哈’,那我就喊‘呵’!”《醉拳》,使功夫喜剧模式形成,并从此成为港片的一个潮流,风行多年。

  成龙是香港电影的一个奇迹,他开创了现代功夫片的潮流,并成功地打进了美国市场。《尖峰时刻》是成龙在好莱坞主演的第一部影片,电影公司为成龙度身订造了剧本,并在影片中安排了足以表现他超凡功夫的动作场面,而且还设计了体现他幽默天才的情节与对白。2001年的续集更是大卖,让美国人彻底接受这条中国龙。两部《尖峰时刻》创下的票房收入以及影片在美国观众中的口碑,足以证明这一点。

  虽然他的《燕尾服》批评如潮,虽然有些人说他并不是去征服好莱坞,而是被好莱坞征服,但是无论如何,他用他幽默的肢体语言,用贴近生活的功夫,受到了好莱坞的肯定。

  成龙是一个神话。作为一个明星或是动作明星,成龙外表似乎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虽然他拥有长达十年的艰苦戏剧学习经验,但是依然没有李小龙和李连杰过硬的功夫,但成龙还是成了龙。世界上,每当外国人谈起中国文化,肯定会谈到李小龙、金庸还有成龙。因为他们是中国的代言人。他将幽默融入武打,用肢体语言幽默,创造出一流而无法克隆的成龙式的功夫喜剧。

  成龙对功夫电影是狂热的,他似乎永不知疲倦,有永远旺盛的精力。他说:“我从来都坚持不用替身的。现在浑身上下都受过伤:眼眶被打青过,鼻梁、下巴还有腮帮子被打断过,上嘴唇裂过,双手烧伤过,脖子扭伤过,韧带撕裂过,肋骨和肩膀断过,盆骨和胸骨脱过臼,髋骨碎过,甚至连脊椎骨都伤过。”除了成龙,似乎再也找不到一个人可以为电影让自己的身体遭受如此程度的摧残。

  正是因为成龙在海内外的知名度,正是因为他身上那股永不停歇的旺盛精力,正是因为他依靠不服输的精神创造的电影奇迹,正是因为他的亲和力,成龙成为北京申奥第一位形象大使。

  一席黑衣的无名,一人独闯秦宫的无名,一个面无表情的无名,一剑便可刺杀成功的无名,一闪念便失去了所有机会的无名……

  沉默,压抑,内敛,决绝,豪气,悲情……这种难以名状的东方男人的味道足以令好莱坞兴奋地尖叫。

  李连杰

  说李连杰,要先说《英雄》。

  无论这部影片引起了多大的争论,人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赏心悦目的电影。李连杰在影片中饰演无名一角,在最关键的一刹那选择了放弃,成为了又一个用鲜血完成舍生取义的英雄。

  《英雄》在武打戏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全片有50%的戏份是武打戏,程小东摒弃了那种拳拳到肉、刀刀见血的激烈打斗风格,这似乎没有充分地发挥李连杰的深厚功夫,而更加注重诗情画意的武打拍摄方法把李连杰的动作拍得更有味道。

  说李连杰,要从《少林寺》说起。

  1980年,17岁的李连杰在《少林寺》一片中展现了他过人的武艺才华,《少林寺》在内地上映时万人空巷。

  《少林寺》的成功使人们记住了这样一个名字——李连杰。

  中华大地,大江南北,形成了武打动作片的拍摄高潮。李连杰,这位武术全能冠军有着扎实的功底、华丽的身手和灵气十足的演技。他精光四射的眼睛似乎是专为英雄人物设计的。

  《少林寺》是一个里程碑,开创了真功夫武侠电影的先河。李连杰也找寻到了除竞技武术运动外的另一方天地。

  从《黄飞鸿》到《方世玉》再到《中南海保镖》,不管是披马褂还是穿制服,不管是梳辫子还是剃平头,李连杰的形象始终保持着那种清朗和质朴,在一招一式之间,他已经把中华武术发挥到了道的高度。那一式虚步亮掌,犹如渊停岳峙,在神威无敌之外,更多的是一种清风拂山冈明月照大江的美感。而这几乎已经固定的完美形象无疑出自他科班出身的深厚武术功底。

  李连杰1963年4月26日出生于北京。8岁时进入北京什刹海体校业余武术班,从吴彬习武,从此走上习武之路。他训练刻苦,悟性极高。3年后即成为北京市武术队第一批运动员。1974年,李连杰崭露头角,获得全国武术比赛少年男子全能和自选刀术冠军。后随中国武术代表团首次访问美国,轰动大洋彼岸,并受到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接见。此后,在历届全运会及全国武术比赛中,李连杰获得全能、拳术、枪术、刀术及对练冠军14次,银牌、铜牌18枚。1979年,李连杰被北京市体委荣记特等功。1983年,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在香港拍了《少林寺》《黄飞鸿》《功夫皇帝方世玉》《东方不败》《龙霸天下》《太极拳》《方世玉》等脍炙人口的武侠片经典剧目后,李连杰西行挺进好莱坞,让西方世界被出神入化的中国功夫和内敛冷峻的中国男人的魅力彻底征服。其片酬也由拍摄首部《轰天炮4》的200万美元连升三级,新作《猛龙战警》已升为500万美元,据说下一部影片将会升至1000万美元。

  李连杰说:“因为周围环境改变了,所以我也会改变。一生不变的只有一点,我永远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人。”

  如今,由李连杰主演的又一部好莱坞影片《致命摇篮》已在美国公映,但是无论他扮演了多少英雄形象,留在人们心中的,永远是《少林寺》中朴实的觉远。

  容貌清秀、气质端庄,缓抬脚、轻落步,林秋萍将庞杂的东方文化与哲学从缓缓的太极中渗透提炼出来。太极拳打出的绝不仅仅是一个个的动作、招式,而是东方的神秘、东方的包容、东方的和谐、东方的力量。

  林秋萍

  1964年出生,福建福州人。

  1977年,林秋萍入选福建省武术队,1980~1988年,在第五届全运会及全国武术比赛中分获太极拳冠军六次。1985、1986年分获在西安和天津举行的国际武术邀请赛女子太极拳冠军。1988年在中国国际武术节武术比赛中又获女子太极拳冠军。1985~1988年参加国家体委编写的24式、48式及杨式(竞赛套路)太极拳技术录像做动作示范演练。多次随国家和省武术代表团出访波兰、罗马尼亚、日本、菲律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1982、1983年被福建省政府分别记功、表彰各一次。1985年被评为福州“十佳”运动员,1989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三级荣誉奖章。1987年入北京体院教练班深造。

  朴实谦和、任劳任怨、沉着冷静的性格成功铸就了林秋萍自成一体的太极风格。林秋萍通过多年来的一如既往、一丝不苟的磨练,凭借着对太极拳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雕琢出“林式”柔和舒展、端庄大方的太极味道,素有“太极之花”的美称。

  容貌清秀、气质端庄的林秋萍缓抬脚、轻落步,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欲进则退,将东方文化与哲学从缓缓的太极中渗透出来。

  太极拳打出的绝不仅仅是一个个的动作、招式,而是东方的神秘、东方的包容、东方的和谐、东方的力量。

  这种人拳合一的东方境界,这幅意境深远的东方画面,这位宁静恬淡的东方女子,似乎再没有比这些更能集中体现东方太极文化的感觉了。

  1995年,释小龙应香港电影协会邀请,作为第十四届电影“金像奖”特邀嘉宾为著名影星成龙颁奖,或许从那一刻起,或许是在更早以前,成龙便成为释小龙心中的偶像。释小龙已经把赴美留学、闯荡好莱坞的计划提上了自己的议事日程。他说:“我一直梦想要成为像成龙一样的功夫影星。”

  释小龙

  俗名陈小龙,1988年生于河南登封市。两岁时拜少林寺第二十九代接法传人释永信为师,赐法名释小龙。

  释小龙自幼受家庭和环境的熏陶,两岁开始,便随父亲练习武术。从最简单的通臂拳、齐眉棍开始,逐渐拓展到少林拳、五形拳、罗汉拳、棍、刀、剑、流星锤、达摩杖等拳术。

  释小龙随身为武术学校校长的父亲在少林寺参禅拜佛,习练武功。步入武坛以后,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进步迅速。掌握了少林拳法、腿法、步法等少林基本功,学会了少林通臂拳、醉拳、醉剑、少林棍、五行拳等传统套路和规定套路。

  1992年,释小龙参加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表演,获得了少林通臂拳、罗汉棍两项优秀奖,从此逐渐受到影视及社会各界的关注。1993年,在第三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器械表演比赛中,荣获优秀表演奖;同年,释小龙随“嵩山少林寺佛学文化访问团”访问台湾地区,有机会拍摄第一部影片《旋风小子》,一举成名。

  近年来,释小龙参与演出的影视作品有《龙在少林》《中国龙》《武尊少林》《少林雄风》《赌圣》《无敌反斗星》《少年包青天》《少年黄飞鸿》等多部。尤其是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少年包青天》中扮演的少年展昭一角,将释小龙一身武功演技展示得淋漓尽致,深得广大青少年影迷的青睐。

  虽然释小龙年纪轻轻,可是他为中国少林武术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曾经在第四十三届乒乓球锦标赛开幕式、“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及少林武术节等大型活动上表演中国功夫。韩国、德国等许多国家的电视台都曾专程赴河南嵩山少林寺拍摄少林寺释小龙武功表演的专题片。

  与武术界前辈们不同,释小龙的长项不仅仅是刀枪剑棒,多才多艺的他更是将触角伸向表演、主持、演唱等诸多领域。在主持上,他曾经作为特邀嘉宾与中国著名武术家蔡龙云等一起出席“上海大观园少林武术擂台争霸赛”,在演唱方面,他已经拍摄了《少林、少林》《少林魂》《做到最好》等多首MTV。

  随着释小龙在海内外的知名度日益扩大,释小龙不仅片约不断,众多厂家更是将目光投向了一身功夫的他,从学习机到VCD,从儿童食用酱油到压力锅,甚至有厂家推出“释小龙”品牌儿童健身服。

  释小龙凭借拥有的中国功夫而引人瞩目,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释小龙也给中国功夫赋予了清新健康的新形象,堪称新生代武术形象代言人。


 

评论】【体育沙龙】【推荐】【 】【打印】【关闭
一流的专家在您身边,三九健康为了您的健康

  订阅新浪体育新闻,送你皇马球票让你亲历五大球星风采
  新浪邮箱雄踞市场第一 真诚回馈用户全面扩容
  新概念英语 口语 出国考试 考研暑期限时优惠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亲密接触,激烈搏杀,包你爽上“天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Palm 瘦身 移动存储
 
 活动公告
·会员注册赢NIKE酷鞋
·我为NIKE狂,NIKE FANS大碰撞

NIKE Utraposite

Air Jordan XVIII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男人做爱也需要前奏,适当的热吻、爱抚和触摸可令…
非常笑话
一女人向邻居告状:你儿子骂我是老母猪。邻居…
图片
铃声
·[张信哲] 太想爱你
·[周杰伦] 完美主义
·[陈晓东] 心有独钟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新浪推出"有声"黄页
产经行业经济风向标
国际商情尽在大买家
新浪企业邮箱—免费喽
将搜索进行到底!
糖尿病久治不愈之谜


分 类 信 息
:全国名牌高校招生
   新浪分类全新改版
   夏季旅游-心的承诺
 国医治皮肤三大顽症
 痛风患者在这里康复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拨开性爱迷云
达到终极体验
加入缤纷下载,数万精彩图片铃声不限量任你下载,每条仅0.1元,让你的手机又酷又炫!
爆笑无比精彩无限,成人世界的快乐享受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下载。      
炫彩地带--和弦铃声彩图,10元包月下载      
情趣无限爆笑连连 令你笑口常开的非常笑话

每日2条,30元/月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