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间层却忽视顶尖棋手--围甲虽好亦有缺憾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7月11日10:26 体坛周报 | ||
记者谢锐述评 4年前诞生的围甲成为了中国棋界孕育中坚棋手层的摇篮。 12支围甲队,22轮比赛,每一位主力棋手一年可以下20盘左右的高质量对局。由于每一盘棋都事关收入和能否在下一轮比赛中出场,那些年轻棋手们无不用命,随着他们收入骤增的还有他们的棋力。像古力七段、孔杰七段、胡耀宇七段、谢赫五段、王檄四段等无不成长于联赛、成熟于联赛。古力曾撰文说:“没有联赛,就没有现在的我。”即为他们这一辈 在一流棋手层的培育和棋手收入增多这两点上,围甲联赛确实功不可没。 中坚棋手层增厚了的一个最明显效应就是去年的三星杯和丰田杯世界围棋大赛,在三星杯中,中国棋手不仅占据了预选出线的20个名额中的一半,而且在八强中抢占6个席位,最后还有3人打入四强,是为前所未有的大捷。而在丰田杯中,常昊、俞斌、王磊这三位中国棋手上演了一出“三英战吕布”的好戏,怎么说也是极为不俗的战绩了。 就是今年的CSK亚洲杯四强团体赛,刘菁八段、丁伟八段、董彦七段、王檄四段这些很少参加世界大赛的棋手代表中国出战,成绩也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差,最后仅仅因为胜局数上比韩国队少1局而居第3。换一句话说,在中国等级分前20多名的棋手中,随便调出5名棋手去参赛,结果可能都是差不多。 这就要说到一个硬币的背面了。既然中坚层已增厚不少,为什么在此土壤上却结不出世界冠军之果呢? 为什么中国棋手们在这几年来,每每在最后一刻中功亏一篑呢?春兰杯、应氏杯、富士通杯、三星杯、丰田杯、农心杯,无一例外,令人可气可叹。 毫无疑问,这种只开花不结果的根源在于顶尖棋手的匮乏,还有实力火候的欠缺。近3年来,中国棋手共获得了4个世界亚军,获得这些亚军的只有2人:常昊和王磊。他们在与韩国曹薰铉、李昌镐师徒的碰撞中悉数败北。而照目前韩国顶尖棋手层出不穷、而中国棋手依然在瓶颈处挣扎的趋势,以后抗韩能否成功实属未知。 围甲在对绝大多数一流棋手照顾的同时,是对顶尖棋手的忽视。顶尖棋手目前最需要的是相互之间的最强碰撞,共生共长。像韩国四大顶尖棋手,一年到头相互间不知交手过招多少,于是,李昌镐吸取到了曹薰铉、李世石攻击流的营养,而曹薰铉、刘昌赫则在与李昌镐旷日持久的抗衡中也练就了一身官子神功。他们相互之间既是最好的对手,又是最好的老师。而在中国,这样梦幻般的对抗早已成了稀有物,去年至今,等级分前5名棋手交手机会屈指可数,像常昊和马晓春这两位高手竟然只有一次快棋对抗的机会。 因为田忌赛马原则,围甲比赛中各队无不绞尽脑汁以“下马”来对抗“上马”,像常昊这样的顶尖高手为下一盘棋连续三天在外奔波,而对手亦非最强,这于他个人而言是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不是说顶尖棋手不该参加围甲联赛,而是,在越来越少的头衔战中,能不能用心去经营,尽量挽留住赞助商?而在这些屈指可数的头衔战中,能不能恢复循环圈赛制,让顶尖棋手们进行碰撞?至于一些无关紧要的比赛和活动,能不能不让顶尖棋手去参加? 最近应氏杯选拔采取的是循环赛制,这是新院长王汝南上任后的新举措,让我们看到新气象的同时,也让我们对以后不由得多了些期待。
订阅新浪新闻冲浪 足不出户随时了解最新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