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蛋”和他的F1之梦 爸爸眼中的程丛夫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6月27日02:00 东方体育日报 | |
在父母的眼里,今年19岁的程丛夫是个长不大的小毛孩。在家里,爸爸妈妈都喜欢亲昵地叫他“毛蛋”。 如果说,加入麦克拉伦车队是“毛蛋”人生道路上的一次转折的话,那么在此之前也有两次转折几乎影响了他的F1之梦。领着程丛夫一起追梦的是他的父亲程迎国。谈到儿子六岁试开卡丁车到加入雷诺方程式,尽管程迎国语气平静,但仍然掩盖不了十余年间的种种艰辛。缘起卡丁车 “毛蛋六岁那年第一次接触车子,当时他坐在车里还必须要垫一个很厚的垫子,才能够得着车。”程迎国回忆说,“当时北京顺义刚开了一家卡丁车场,我就带他去玩,没想到一来二去,他对车真正产生了兴趣。”那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卡丁车刚在国内出现。为了培养儿子,程迎国还是从日本买了一辆无极变速的卡丁车,“免税之后还要七万多呢”这部日本卡丁车陪伴程从夫度过了他的最初训练。 一次重伤差点断送了程丛夫的一级方程式之梦。程迎国回忆:“那是1996年的6月18日,在大兴的一个车场。转弯的时候车轮打滑,毛蛋从车上翻下来连摔了好几个跟头。我很紧张,但是他却很冷静。”当时12岁的程丛夫并没有哭闹,反而平静地告诉父亲“没事”。经北医三院的紧急检查,诊断结果是锁骨骨折,“还不能打石膏,只用固定器和绷带夹住肩膀使其自然生长愈合。后来刚摘下固定器,学校同学就和他玩耍,一下又把伤处弄折了,只能重新治疗。”母亲实在忍不住了,劝程丛夫:“孩子,这项运动太危险了,咱还是不练了!”但是程丛夫却仍然喜欢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天生赛车手 “你别看坐在车上很舒服,但真正练赛车相当辛苦。有一次在澳门比赛,结束之后,由于高速行驶,车厢内温度极高,几乎是雾气腾腾看不清人。我赶紧找了好多毛巾把他的头包起来,然后用冰水慢慢冲凉降温。还有一次是在冬天,练了一段之后,我发现他的面罩上竟然是一层厚厚的冰,身上也是,一扯就是一层冰结。”回忆起练习赛车的辛苦,程迎国也很为儿子骄傲。 赛车运动要求选手有很好的天赋,所以程迎国也一直很注意培养儿子的专项素质。“六、七岁的时候,我就带他去游乐园坐过山车。按照游乐园的规定,12岁以上才能坐过山车,我就和他们签了保证书,才让儿子坐上。”让程迎国惊喜的是,幼小的程丛夫坐在过山车上居然一直双眼圆睁,即便是车体倒悬行驶的时候。“后来他还在过山车上和别人打招呼。”人生岔道口 随着训练和比赛的不断增加,练车和学业之间的矛盾就凸显出来。“要特别感谢人大附中的刘校长,没有她的大力支持,也没有毛蛋的今天。”而正是由于刘彭芝校长的“特许”,才让程丛夫在中学期间,能够有机会去全国各地参加比赛。程丛夫本人没有辜负母校的厚望,把一座座奖杯捧了回来。刘彭芝校长用“健康、诚实和有爱心。”这些词来描述程丛夫。有一次,程丛夫向母校表示,希望等自己成功之后,能为母校捐建一幢教学楼。高一那年,程丛夫面临人生的抉择,赛车和国内的学业只能选其一。“当时我们已经到港澳参加了不少比赛,成绩也拿了不少,但如果要真正发展的话,肯定是要到高水平国家去锻炼。”程迎国告诉记者,“事实上,我不仅希望他能进入一级方程式的比赛,还希望他能够拿到好成绩!”程丛夫于1999年来到意大利,随后在2000年拿到国际A级赛的冠军。牵手麦克拉伦 尽管儿子比赛成绩优异,但程迎国最满意的还不是这一点:“六站比赛拿了五站冠军,输掉的那一站还是因为发动机出了问题。但是毛蛋并没有把责任推到机械师身上,对于他的这种态度,我很满意。”随后,程丛夫辗转来到英国,他一方面在北约克的哈利盖特市读书,一方面继续着他的赛车之梦。 2003年5月11日,程丛夫接到了一个改变他命运的电话,来自麦克拉伦车队:“5月15日,来萨克斯顿城我们的试车场试车吧。”毛蛋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于是老程马上花5000多元邮费,从北京给儿子快递了一套新赛车服。驾驶着一辆有些部位带着锈迹的雷诺方程式赛车,程丛夫跑出了平均成绩为1分零9秒左右,每圈正负相差0.2秒的成绩,也迎来了他实现F1之梦中最大的机遇。 程迎国说,很快他也要去英国,和儿子汇合,一起去圆那个F1之梦。作者:本报驻京记者顾晨报道
两性学堂--关注两性健康 学习两性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