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 体育沙龙 | 国内足坛 | 评论 | 国际足坛 | 综合体育 | 体坛明星 |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 | 篮球 | 奥运足球预选赛 |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评论 > 体育沙龙网友 > 新闻报道
 


Whbest:中国足球与高考

http://sports.sina.com.cn 1999年11月8日 20:13 体育沙龙网友

  中国国奥队输给了巴林,0:1。

  当朋友告诉我比赛结果时我才记起还有这么一场比赛。输了?很正常。我的心理异常平静。自从中韩上海之战以后, 我就发觉自己当球迷很傻。看球?看中国队踢球?还是索性忘了吧!

  毕竟是球迷,就好比自己的孩子高考落榜,再对他打,对他骂也无济于事。谁也没在一棵树上吊死,上不了大学也不 能说明孩子一辈子就没出息。经商比读研究生赚得多。只是,一向不被重视的女儿为父母露了脸——楞是考上了重点。想到这 心里就不是滋味。痛定思痛,还是静下心来仔仔细细的把中国足球思想了一通。想后的第一个感觉是想哭,却哭不出来;一股 莫名的悲哀从心底爬起。

  猛然间,我发现高考与足球有着惊人的相似!

  一、教练与老师

  霍顿初来中国执教时,英国媒体对此有过报道。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赴欧采访时前英格兰国家队主教练维纳布尔斯和前 纽卡斯尔主教练罗森博格都说他是位高水平的教练。

  范志意也说如果霍顿走了,他考虑是否再为国家队效力。而国奥队员则不一而同的认为霍顿的水平要比本土教练高。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年十强赛时的戚务生和"很久以前"的施大爷。大概这与他俩没能混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关。但是 为什么现在全国上下一片倒霍之声,而且每当中国队打得不好的时候,就高喊"霍顿下课!"呢?如果把中国国奥队比做是面 临高考的学生,霍顿是教课的老师,那么,我们球迷这些家长无疑都认为这个老师水平不高,"该换老师了!"高考落榜当然 是老师水平不行,“老师耽误的!”球迷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理应看清一切。

  然而事实上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表象往往制造迷惑。问题在于评价一位老师水平如何的标准是老师教出学生能不能考 上大学,还是教出的学生能力及综合素质有没有提高。

  我们没理由怀疑霍顿在提高队员战术水平和综合能力所做的努力及所取得的成效。就好比教育是教书育人。老师授课 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而不是在背遍书山题海后取高分。霍顿当然希望他带领的国奥队出线,但他也不希望的学生高分 低能。如果我们球迷热爱足球的目的只是为了看中国足球出线,就如某些家长供自己的孩子读书只是为了脱离“面朝黄土背朝 天”的生活,我们是不是有些急功近利短视呢?老师教书是育人育才,而不是取几个高分;教练则是传播先进的战术意识—— 如果中国队员能领会霍顿的80%战术安排,中国队已经出线了。

  校领导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及家长"考上就行"的普遍心态的短视使他们觉得只要孩子考上就行,并且由此而认为能 让学生考上的老师就是好老师。

  或许,霍顿不是个他们心目中所谓的"好老师"。于是,霍顿只能下"岗"了。

  二、联赛与高考

  自从老祖先发明了科举应试,这个衡量人才的标准就屡试不爽。传下来的优良传统被社会各界普遍采纳,甲A联赛不 就有个"12分钟跑"吗?

  出线就是考上大学,联赛就是上课学习,而衡量学校是不是重点学校的标准是升学率高低,衡量足协合不合格的标准 则是国家级球队能不能出线(用句古老的豪言壮语叫"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为了升学率,学校便有权把体育、音乐、美术等不重要的课程改成自习或测试。当然也有理由说是为了学生好,考上 大学"衣食不愁",既然家长没意见的接受,学生更无话可说,谁的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呢。却不知这在无形中影响了学 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培育出来的学生往往高分低能,连生活中的些许小事也要爸妈动手,更不用说"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 了"。

  想一想世界上也没有哪一个国家为了备战什么预选赛而把好端端的职业联赛弄个支离破碎的。欧洲五大联赛也是抽空 才打预赛,而且各大俱乐部为了联赛成绩还考虑是否为某个队员放行,队员也要考虑回来以后自己还有没有主力位置可坐。当 然国情不同,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地方俱乐部当然得为国家级球队大事着想。(好比学校领导高喊" 一切为高考服务",如果霍顿洞悉一切,也会觉得有违初衷的。)

  当然学生考上大学家长就只有说学校好的份了,校领导自然脸上贴金,溜光异彩呀。考不上嘛,理由多的是:学生能 力不够呀,老师水平不高啊,上课不认真学习呀……("多乎哉,不多也!")于是家长和学校就此问题最容易达成一致的意 见就是老师水平不高,--没谁喜欢说自己孩子能力低的吧。

  利物浦的泰勒博士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足球的病端。他说中国联赛成了足协的替罪羊,而教练成了联赛的替罪羊。的 确,中国队出了线是足协的指挥有方,管理有力,处事得当(媒体自有评说)。出不了线就说中国联赛整体水平不高,--也 没想这种支离破碎的联赛怎能提高水平--中国足球水平只是亚洲二流云云。而本来辛辛苦苦为队员既当爹又当妈的中国教练 落个水平不高的代名词,外籍教练则被解释为不懂国情。自欺欺人的作风难怪泰勒博士说中国足球没有出路。

  这种应试式的联赛的目的就是世界杯,奥运会出线。足协似乎也只有此唯一出路以谢国人。学生从来没有怀疑过家长 和老师是为自己好,从来没考虑过考上大学又怎么样。同样,球员也便兢兢业业,该怎么踢就怎么踢,从来没想过,也无须多 想在这样的联赛里怎么会提高自己的水平。

  三、球员与学生

  张玉宁受了伤,表现一般。被球迷破口大骂,说他只能用来对付泰国、缅甸,言下之意不说自明。隋东亮、肇俊哲、 郑志等不约而同也遭毒口。十强赛时球迷高喊"换李铁"的声音仍不绝于耳,还有喊"换张效瑞"等。何也?作为同龄人里的 佼佼者,难道我们的队员水平不高吗?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社科院的一位专家看过高考试题时说如果让他参加高考,肯定不及格。高考打了近700分的状元,和社科院的专家 比谁的水平高呢?

  对于一个死读书的大学生,他的实际办事能力也许不如一个相同专业的职高生,这也是我们社会有大学学历的人的比 例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现在的毕业生却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学校家长的功利意识使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从来没有 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个性、兴趣发展的专业,而一味追求"考出去""考热门"。大学的松弛教育往往让这些学生无法适从 ,更不用说学好自己本来就不喜欢的专业了。

  学生都是好苗子,一种高考体制造成了人才培育资源的浪费的同时耽误了学生的发展。而一个体制更是造成了中国足 球水平停滞不前,球员的不思进取,水平落后。职业联赛以来,中国国家级球队几乎错过了所有"打平即可出线"的机会。( 96年亚洲杯中国对日本相马直树第89分钟的一脚,还有这次中韩上海之战46分钟李东国唯一的一次机会,想起来就让人 气闷)为什么关键时刻竟会犯低级错误,看似偶然,其实必然!

  就好比面临高考压力的学生,球员在大赛中承受了很久足协的硬性规定的压抑(各大报刊均有影射),球员心里只是 想,千万别出错。免得受舆论和领导批,于是得着球时能带也不带,一个大脚踢出去。这怎么能贯彻教练的意图和安排呢?直 到最后一分钟,心里想:就快完了。于是也就终于完了。

  为什么球员在俱乐部比在国家级球队发挥得好的原因,因为在俱乐部远比在国家队自由,更谈不上什么压力(还有高 额奖金)。大概我们真正能学到韩国队即使输了球也输不掉气势和精神的作风就得到足协改革那一天了。因为在足协眼里,中 国足球联赛的目的就是世界杯、奥运会出线。试想中国队即使出了线又怎么样呢?98世界杯荷兰5:1狂胜韩国,我们还自 嘲,"中国队还是别冲出亚洲丢脸",大有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味道。这并不是没有道理,足协短视的目光必将使中国球队 即使也无所作为。比方说唯一一次走向世界的高丰文所带领的国奥队1988汉城奥运会上三战皆负,被评为"最不思进取的 球队",在比赛之前中国足协就认为高已完成任务,锦旗鲜花给队员们的也够多了,至于比赛该怎么踢就怎么踢吧,谁也犯不 着累死累活受点伤观光也不方便。这也就是像学生考上大学无所事事般,中国队会堕落到如此地步的原因吧。

  四、足协与改革

  这里我把教练比做老师,队员比做学生,足协比做主管教育的领导。(我们球迷大概是家长吧)延伸开来,出线就是 考上大学,联赛就是上课学习,衡量学校是不是重点的标准是升学率,而衡量足协合不合格的标准是国家级球队能不能出线。

  球员是好球员,老师是好老师,害了他们的只是足协这些肉食者。总而言之,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目的在于提高中国 足球的水平,这也是中国足球走向世界的充分条件。衡量其成功与否的标准并不是中国国家级球队能否在世界杯、奥运会出线 ,(更不能用此来评价一位教练水平的高低)而是各职业俱乐部队水平的提高,及比赛的精彩程度。这必须在完善的规范化的 联赛竞争中完成。足协的责任是如何使联赛完全走向市场,而不是搞黑箱调控,更不是把联赛办成推卸责任的工具。

  如今国家把教育作为一项产业来办,高考并轨制使学生有种危机感,无形中促进了人才自我培养。而足协的改革迫在 眉睫,这也是发展中国足球的根本。





热点专栏 --> 奥运预选赛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评论 > 体育沙龙网友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