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体育沙龙 | | | 国内足坛 | | | 评论 | | | 国际足坛 | | | 综合体育 | | | 体坛明星 | | |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 | | | 篮球 | | | 奥运足球预选赛 | | |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评论 > 新闻报道 |
不管这次国奥队是不是能够出线,中国足球六年职业化改革已经取得了成效,这是无可否认的。 足球不需要国家出钱来搞了,球迷又回到足球场里来了,大批的新人和残酷的竞争第一次使一批水平不高训练不积极 者提前结束了足球生涯,这些都是进步,无可否认的进步。 可是毕竟这种进步没有带来质的飞跃--即便是我们的国奥队这次出线了,那也仅仅是拿回了本该属于我们的东西而 已。我们还没有称霸亚洲,走向世界那就更遥远了。 所以,在世纪末的今天,回首中国足球,回首职业化的改革,我们只能承认:我们做得还很不够。 从媒体到球迷,从足协到俱乐部还有地方体委,都在关注着我们的职业联赛还有我们各级别国家队。从国少到国奥, 从甲A到乙级,甚至包括俱乐部的三线联赛,我们都倾注了巨大的热情、给予了充分的关注。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的足球学校 和各种训练班,同样也证明了这种以职业化为导向的足球战略有何等的威力。 当然这不是错误,甚至可以说就是这样的热情、这样的关注,才促使我们的职业化有了这么大的进展,走在了亚洲的 前列。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似乎走进了一个误区:职业化好象成了万能的,职业化就是一切!只要搞好了职业联赛、搞好了职 业俱乐部,一切就已OK。所以我们忙着派人去考察欧洲的俱乐部、忙着请商业公司为国家队进行包装、忙着宣传忙着推广… …把别的事情全忘记了。 其实有许多事情是不应该被忘记的。 足球不仅仅是给人看的 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却似乎已经彻底被"圈内人"给忘记了。 搞好职业联赛,吸引观众挣大钱;国家队冲出亚洲,为国争光为民争气。这是足球圈内所有人的两大目标,他们为此 拼搏、奋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期望有一天能得到回报--甚至,除了这两个目标以外他们已经不记得中国足球不仅仅是只有 这么两个目标。有一件更重要的、更根本的事情他们忘记了,那就是:足球不仅仅是给人看的,更应该是给人踢的。现在,没 有人关注甚至也没有人在意业余足球了。这实在是中国足球界的一大悲哀。 足球爱好者们(请注意,我没有用"球迷"一词)没有场地踢球,很难参加组织得正规一些的比赛。他们奔波于城市 中的各个学校(只有那里有可以用的场地),无名无利只为了娱乐为了锻炼;他们不愿放弃任何一场比赛,哪怕是花上半天的 时间只上场踢了二十分钟,比起那些为了钱而踢球的"大爷"球员们,他们要可爱的多了。 可是很遗憾,没有人在意他们,甚至在我们谈论起足球的时候,他们和他们的足球并不存在。 曾经采访过一位地方足协的官员,问:"郑州现有多少块足球场?"答曰"没统计过",问:"一年搞几次业余比赛 ?"答曰:"现在经济形势不好,搞比赛赚不到钱,所以只搞一两次,为了向上面好交代。" 从这段话里面我们可以看出:业余比赛是要搞的,因为有任务、"上面"要过问,但是具体搞的怎么样就连"上面" 也不是很关心,所以"下面"就很可以这么敷衍着。 作为全民健身运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未来中国足球发展最重要的基础,业余足球无人喝彩。 庞大的和可怜的球迷队伍 不知道别的城市怎么样,反正郑州可以踢球的地方少得可怜:基本都集中在学校里的球场,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做到向 社会开放。所以在这很少一部分的几个学校里(基本上都是大学),你可以见到这样的场面:数百人拥挤在一个标准的运动场 上,连跑道和旁边的空地都占用了,摆开了无数个小战场,到处上演着碰撞和混乱。 这简直不是踢球,而象是在打仗,我们可以想象从中得到的娱乐会是怎样的可怜。所以,在离开学校以后,大多数曾 经的踢球者都放弃了,因为面临着生活和社会的压力,他们实在很难在这样的环境里再找到什么快乐。 大多数人都转化成了球迷--不踢球的球迷,他们在体育场里或者电视机前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享受那本应该由自 己在运动场上所创造的快乐。据说中国有数千万球迷,可统计一下,这些球迷当中还能坚持踢球的,有没有百分之一? 毫无疑问,这个庞大的球迷队伍是中国足球最后的希望所在,可是我们的足球决策者和执行者们,为他们做的实在太 少了。 这样的情况不知道能持续多久,伴随着职业化改革而掀起的足球热潮总归会有"退烧"的那一天,因为渐渐远离了运 动场的球迷们总有一天也会远离足球的。 足球的辨证法 中国人爱讲辨证法,可在足球这一块,面对着职业足球和业余足球之间这巨大的鸿沟,反倒没人讲辨证法了。 其实,那些我们听得耳朵都生了茧子的词汇--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事物的两个方面等等--用在足球 上是再合适也不过的了。 我们总是盯着欧洲发达的职业联赛体系,总觉得那就是中国足球的方向,我们考察俱乐部的场地、联赛的组织、青少 年的培养和卖球队标记商品的专卖店,我们学习一切与职业化有关的东西,如饥似渴。却忘了回过头去,看看人家的另一面。 在英国的甲级联赛里,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情:某队因为伤病、红黄牌大大减员,比赛前只剩下了十一个人只能悉 数上场一个替补也没有,结果发生了最糟糕的事情--一个队员受伤了无法继续比赛,这时候俱乐部的老板灵机一动,拿起大 喇叭向看台上的球迷喊话,要求凡是本俱乐部的注册会员并且还在坚持踢球的,都下来准备上场,结果真就来了那么几个,结 果上场了以后踢得还真是象模象样,结果他们还真赢得了那场比赛。 不可想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中国,同样不可想象的是:中国足球照眼前这样的路子发展下去,会有可能在某一天接 近人家那水平。 没有雄厚的基础,就想一步登天那显然是不可能的,这道理人人都懂。可我们的足球决策者们看来是从来就没有想过 业余足球恰恰正是职业化的基础,他们的短视和麻木认为的为这两者之间制造了一道鸿沟。 足球发达国家的联赛,自上而下的一般都有七八个甚或十几个级别,从顶级一直到地区和城市的业余联赛,中间衔接 的很好。从理论上说,一个没有任何职业化背景的球员或者球队,可以在这样的体系中间凭借自身的努力一步步的爬上去直到 最高的级别。在意大利我们看到过这样的例子:一些在丁级甚至更低级别联赛开始足球生涯的球员最终在甲级站稳了脚跟,我 们在感叹和羡慕之余,可曾想到过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眼下在国内,成立了成千的足球学校,预计在几年以后每年将会有数以万计会踢球的年轻人涌入社会,他们当中能够 在职业队中占得一席之地的估计不会超过百分之一。那么,其他那些人干什么去?他们辛辛苦苦学来的一身本领还有什么用? 而且,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形成之后,又凭什么保证将来的家长们还会愿意把孩子送进这些学校? 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已是当务之急了!即便是纯粹从提高水平和成绩的角度来考虑、或者从开发市场的角度来考虑, 这件事也都非做不可了。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足球市场 足球这市场有多大?据说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已经达到了数千亿美圆的规模。但要问中国足球市场有多大,任何一位负 责俱乐部经营的经理都会苦笑着对你摇摇头。 我们有几千万的球迷,每年却卖不出几件球衣!这里面肯定出了什么问题!欧洲那边随随便便一个小俱乐部,每年在 这方面可都能收入个几十、上百万的呀? 那么,球迷们要球衣、球鞋干什么? 问题又回到了业余足球上面,我们的球迷们不是买不起几件衣服几双鞋子,关键是他们买了这些东西一点用处都没有 !那么怎么去开发这个市场呢? 设想一下:一家俱乐部在自己所在的城市,与足协合作搞了一项业余比赛,可能会有数十支球队来参加(如果搞的好 ,甚至规模还会扩大),这比赛不收报名费场地费裁判费等等费用,只有一点要求那就是每支参加的球队都必须按照报名的人 数每人购买一套由俱乐部提供的装备……这样做能不赚钱?而且有专业的组织和保障,比赛会搞得很成功,何况从此以后这些 球队的队员就成了俱乐部的忠实支持者……简直是一举数得。 当然,实际运做起来肯定没有这么简单,可是把足球市场的概念同踢球者联系起来,显然会产生非常大的效益,非常 大的改变。 |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评论 > 新闻报道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