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输给韩国队,中国球迷又一次扼腕长叹。叹声中少了凄云惨雾,少了苦脸愁眉,叹声中分明充满着天不助我的遗憾,凝聚着壮士断臂的惨烈。
这是一场精彩的比赛,谁也不必为失利承担罪责,谁也不会因为失利而看不到中国足球的进步,即便是输球,我们不也曾苦苦地追求着这么一种惨烈的落幕吗?
这是一场不用评价技战术的比赛,尽管我们在技战术以及对整个比赛的把握上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范志毅、陈刚、李铁都与这场比赛无缘,上场的阵容里又有张恩华这样的病号,开场不久,中国队的主力后卫吴承瑛又被伤下场,黄牌、伤病将中国队的阵容冲得七零八落,在这样的时候,米卢还是确定了进攻!进攻是足球的生命,只有敢于进攻,才敢于胜利,才敢于和“恐韩症”告别。这种情绪是难能可贵的,正是在这种情绪的鼓舞下,中国队的队员才有了奋斗的动力,才有了向往胜利的信心。李伟峰受伤被担架抬下了场,但他又在球迷们万里之外的关切目光中站了起来;邵佳一也受了伤被抬下场,但20岁的小伙子不允许自己在最关键的时刻退缩;杨晨的额角被鲜血遮掩,失利的阴影已经在眼前盘旋,就在最后一分钟的时候,他还想着用沾满鲜血的额头去叩开那扇一直对我们紧闭着的胜利之门。
攻防转换极快的这场中韩大战一直盘旋着这样一种惨烈的罡风,在它的笼罩下,中国队的队员愈挫愈勇,“恐韩症”的阴霾已是踪影无觅。我们也许要承认,韩国队是一个好的对手,他们不放过每一个得胜的机会;我们更要下定决心,和这个对手比下去,“恐韩症”很快会从中国足球的字典里抹去。 本报记者金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