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队昨天有些一反常态。近两年来的中韩对抗,中国队都是志在必得,几乎每场比赛的开始阶段都是气势如虹,但都因后继乏力最终无法一遂心愿。昨天不同,中国队开场就失误频频,让人生气,但后面却能耐心周旋,并打破近年来“先失球必输韩国”的惯例扳平比分,实在是一个长自己志气的典型战例。
中国队抗韩其实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内心“恐韩”,在1995年那届国奥队之前大抵都属于这种情况;第二阶段是盲目轻韩,以去年失败的那届国奥队为典型代表。可能是几年职业联赛使中国足球取得了进步,再加上外籍教头的激励教育,一些中国球员盲目自信,如称“李东国只是韩国媒体制造出的偶像”等等。真到了场上,韩国人显示出厉害时,自己一下就六神无主。或者未上场就血脉贲张,一味求快求气势逼人,直到把自己拖垮。
应该说,比起未战先怯,能够血脉贲张也是进步。但韩国足球目前仍对中国保持着速度和强对抗中技术运用能力的优势,中国队过多强调“首先在气势上压倒对手”的后果,就是把整个比赛节奏主动纳入韩国人的轨道。西亚人打韩国队颇有心得,因为在他们以技术为基础的控制打法下,韩国人的逼抢效果会大打折扣,也无法快起来。这可以给中国队启示:要击败的飞快的韩国人,并不一定要比韩国人更快、比他们更急。就像中国队昨天下半时那样,减少了传接失误,把球多控制在自己脚下,韩国人机会自然就少。
这两年,中国队在汉城也战平过韩国队,所以昨晚的平局并不值得大吹大擂。不过,令人感兴趣的是,昨天中国队那种缺乏“壮怀激烈”的场景但却能拖住对手的平淡,是不是把中国队引入抗韩新阶段的信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