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乔老爷”众叛亲离饮恨国安之后,奥斯托杰奇被青岛人赶走,标志着前南教练光环的又一次褪色。联想到米罗西在全兴的时运不济,也许,我们正在逐渐接近自己亲手营建的这一神话的真实一面。外国教练水平确实强于国产教练,这是事实;桑特拉奇的成功,并不能代表前南教练都能在中国足坛呼风唤雨一番,这也是事实;中国球员的职业素质非常低下,这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当然,“真实”难免令某些人难堪。奥斯托杰奇在无所禁忌之后指责麾下球员“在训练中不努力”,并因此妨碍了其“工作的继续进行”,这番话肯定会让人们对青岛球员的敬业精神产生怀疑。姑且不论青岛球员如何辩解,问题是,类似的话语我们已经听到过不止一次,可又能如何呢?球迷依旧欢呼,教练依旧下课,中国足球依旧坎坷前行……没有人愿意落后,可又没有人愿意认真探究落后的原因(抑或是不愿面对)。由此,一次次接近真实的机会就在“公说公理、婆说婆理”的纷乱中湮灭。可没有办法,我们有自己的足球“国情”,尽管这“国情”有些是云山雾罩外行始终不得要领,有些是嘀嘀咕咕根本上不得台面儿,还有些倒是不容置疑,比如我们的球员非常紧缺,所谓“下岗”的话题只是说说而已,就像轰动一时的“深圳六君子”,不也是在俱乐部信誓旦旦“开除”、“禁赛”之后,又悄然回归了吗?
在对功利的追逐愈发急切的中国足坛,我们似乎忽略了太多成功的要素。比如矢志不渝。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