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2006年世界杯主办权申办工作尘埃落定,德国以一票险胜南非,成为2006年世界杯东道国。因为胜得惊险,所以引起众多非议。 南非认定德国获胜有诈,要求国际足联重新投票;非洲国家认为白人在搞种族主义,联手欺负黑人,因而号召抵制2006年世界杯;本想通过退出申办,用“以退为进”手段结成“非洲———美洲联盟”从而垄断2006和2010年世界杯的巴西,落进了自己设计的圈套;大洋洲足联和新西兰体育部要求丹姆斯讲清楚;输给欧足联的布拉特对选举结果十分不满,认为世界杯应该早日做客非洲;得利卖乖的欧足联主席约翰松呼吁改革国际足联的投票的体制;大赢家贝肯鲍尔宣布不再出任德国足协副主席,借机向自己的对手发难;德国足协忙于起诉败坏了自己名誉的“泰坦尼克杂志”…… 一时间,国际足坛被一派“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景观所笼罩。一片混乱之中,许多人重新喊响“体育与政治无关”的动人口号。 希望体育不受政治干预,是国际体育界上百年来的崇高追求。遗憾的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体育历来受政治影响。 政治家历来有足够的借口:1976年,非洲国家因南非种族制度问题集体抵制蒙特利尔奥运会;美国政府以苏军入侵阿富汗为借口,强行号召其西方盟国抵制1980年奥运会;作为报复手段,苏联政府强迫东欧卫星国抵制1984年奥运会。 80年代初期起,体育商业化的趋势愈来愈强,体育在受政治制约的同时,也受到经济的牵制。这样一来,体育政治变得更加复杂。重大体育赛事的申办竞争受到愈来愈多因素的控制。 2006年世界杯申办过程中,南非曾经认为自己胜面很大:非洲—美洲结盟加上亚洲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国际足联主席的坚决支持给南非人以巨大的自信。 然而,南非人在关键时刻忘记了一句古训“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因此在落选之后强烈地感受到了被出卖的心情。仔细想来,布拉特历史上没有太多支持非洲的记录。 之所以此番态度如此坚决,是因为他在竞选国际足联主席时给非洲许下了太多的宏愿-布拉特对非洲的支持更多的是在还愿,并且继续与欧足联主席约翰松斗法;申办国之一的巴西在最后一刻撤回申办请求,以退为进,一厢情愿地试图与南非联手包办2006和2010年世界杯;亚洲联盟虽然认同自己非欧洲,非白人的界定,但或许是考虑到贝肯鲍尔可能早晚会出任国际足联主席,而在最后一刻选择了与德国结盟。 德国的胜面曾经与南非不相上下,强在既有实力又有经验,弱在人缘不好,不得人心。不过,以德国为首的足球“欧盟”最后不仅赢得了亚洲的支持,而且通过战胜南非让布拉特丢尽面子,失去权威。 不饶人的约翰松甚至冠冕堂皇地提出改革国际足联执委会的投票体制,令世人取笑国际足联可笑的投票游戏:国际足联主席身为24人的执委会成员,当24人的投票进入12:12不分胜负状态时,布拉特出来一票定乾坤。 与国际奥委会主席不参加申办投票的潇洒风范相比,国际足联的投票体制令人贻笑大方。约翰松的改革建议可谓得了便宜又卖乖,出了一口当年竞选输给布拉特的恶气。如同足球比赛的结果不能改判一样,国际足联不会同意非洲关于重新对2006年世界杯主办权进行投票的动议。 重大体育赛事的申办是残酷的,赢家往往只有一个。要想在这样的时刻追求双赢的境界,恐怕不是太现实。仅仅以没举办过世界杯作为论点,恐怕不是太能说服人。 不过,辨证地看,此番投票却是双赢:德国获得2006年世界杯的主办权。作为交换条件,南非极有可能获得2010年世界杯的主办权。 在国际体育政治中,这样的交换常有:苏联赞同并率领其东欧卫星国支持西德主办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换得西方国家支持苏联主办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德国支持英国申办1996年欧洲足球锦标赛,以期换得英国支持德国申办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 这样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