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铁屡受器重的事实,为数众多的中国球迷老想不通:你说戚务生当年起用小李子是慑于“四小天鹅”的初露锋芒,也许还有点病急乱求医的无奈,是遇人不淑;虽然小李子当年随队兵败十强赛落得个“病腰”恶名,但其后初到中国的霍顿人生地不熟,这个保守的英国绅士也不愿另起炉灶,是因循守旧:但等到到戚、霍二帅相继倒台,老狐狸米卢窃取了神器,这个毁誉参半的小李子仍然是雷打不动的主力,虽再添“软肋”之称,可所受重用丝毫不亚于前,这又是何故?再联想起这小子先前在健力宝时当仁不让地佩带队长袖标,回国后 在辽小虎中也是威风八面,甚至国际米兰、帕尔玛都曾一度风传有意于他。所以一定有人会发出慨叹:在李铁这个问题上,难道所有的教练员都看走眼了吗?
是驴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
但是事实上,李铁在场上的表现从没有真正征服过观众,但却永远打动得了教练的心,并成为其最爱。“队中之宝”“天赋极高的球员”一类的垂青之词不断从其教练员的口中冒出。那究竟是球迷没能看出门道,还是教练们看走了眼?这个问题也许只有朱戚霍米等诸教头和李铁本人最为清楚了。
如果非要究其原因,我想关键应该是球迷和教练员对李铁的价值评价各有偏重。作为球迷,首先不能忍受的是李铁在场上多次惨不忍睹的传接球失误,对他屡屡贻误战机的木讷表现尤其印象深刻,但同时也常常忽视了他作为中场大闸的主心骨作用。这一点从泰王杯决赛中他过早离场导致中国队中场全面失控就可见一斑。病腰是要不得,但是没了腰是更要不得的。再纵观国内其他同一位置的球员在防守能力、奔跑能力、跑位意识以及战术领悟力上无能出其右者,这一点恰恰是教练员所看中的,并会认为其是战术当中不可或缺的棋子。另外,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想想,既然教练员口口声声的“李铁作用很大”,其作用就主要表现在他不知疲倦的进攻防守,成为中场的发动引擎,因此他触球的机会也要远远多于他人,所以出现失误的次数多于其他球员也是可想而知的了。当然,李铁目前由于本身粗糙的脚法和急噪的心理,总是陷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尴尬境地,就象他抢下的球也常常在他的脚下丢失一样。也许在教练看来,他是瓦解了对方有威胁的进攻,是功大于过;但是在观战的球迷心中,他是贻误战机,是过大于功;因为教练首先想的是如何不丢球,而球迷首先想的是如何能够进球进球再进球,各自的价值取向既然如此明显不同,那么在评价李铁的作用上出现鲜明的反差也毫不奇怪了。 总的说来,李铁人如其名,是一块可堪铸就的好铁,但是离成为一块可用在刀刃上的好钢还为时过早。球迷们已经对他开始丧失了信心,信赖他的教练员呢?戚务生和霍顿没能等到好铁成钢的那一天就含恨离去了,而老奸巨滑的米卢呢?他能幸运的等到宝剑出炉的那一天吗?可惜泰王杯上博拉失望了。 如果我是李铁,我会主动让自己早点进入淬火时刻,早点百炼成钢。否则,不但害得米卢一世英名扫地,还将害得几亿球迷“越爱越伤心”的悲情岁月继续谱写,哎,而且还辜负了上天赐予的这块好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