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儿的记者?”“浙江的。”“哦,你们浙江游泳太牛了。”
>>> 高清图酷 精彩视频 奖牌榜 完全赛程 赛事查询 微博全运
这是全运会期间,记者最常遇到的问答。某种程度上,浙江游泳已经成为了浙江体育的最大名片。本届全运会游泳池中,浙江水军狂揽15金,再加上从奥运会带入的10枚金牌,光在泳池中,水军就为浙江代表团贡献了25枚金牌。在此之前,全运会历史上一个代表团在泳池中的夺金纪录是上海队创造的14.5枚。
“肯定是前无古人了,至于后面有没有来者,还不太好说,但估计想打破这个纪录也很难了。”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游泳系主任曹宏说。
牛在科学
科研团队是王道
“当今的竞技体育不是单打独斗,不是师傅教徒弟,而是一个复合型的团队。”曹宏说,“浙江游泳的成功不是靠一两个教练或者天才运动员就能实现的,其中凝结了许多科研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的汗水,这是一个团队的成功。”
曹宏举了一个例子:“从世锦赛回来之后,中间只有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按照正常的理论,这么短的时间上高原,是出不了成绩的,但我们还是去高原了,而且通过这一个月的训练,把队员状态调整得很好。这个调整说起来很简单,但其中所蕴含的科技含量,可不简单啊。”
伦敦奥运会孙杨叶诗文大放异彩,当时本报报道了他们背后的科研团队:比如孙杨去澳洲集训,三个科研人员陪同,每天的生理数据都传到后方,专家进行评估。叶诗文之前一些不合理的技术动作,也通过水下摄影机进行了纠正。
牛在基础
金字塔高耸入云
浙江人眼里,送孩子练游泳的想法很单纯——既能增强孩子体质,又是一项生存技能。
前不久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她孩子曾经不小心失足掉进水井,因为之前练过游泳,没有像不熟水性的孩子那样惊慌,在水中游着并抓住了井绳获救。因为这件事,孩子幼儿园报名学游泳的孩子一下子多了很多。
除此之外,家长愿意送孩子练游泳还有一个原因——学游泳一般都是业余时间,不耽误孩子学习。即便孩子在游泳运动上没有什么天赋,也不耽误学习。没有了后顾之忧,每年暑假家长们总是争先恐后地将小孩送到游泳馆。游泳人口自然也就不愁了。
金牌教练徐国义还透露了浙江游泳选材的另一个成功之处:“我们的选材比较自主,不受领导控制,这点很好。都是一线教练直接对接体校,运动员进了你这里,一定要负责到底。如果出现运动员跳槽换教练的情况,就会严重影响到队伍的稳定和提升。”
“浙江在业余训练和选材这一块,绝对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曹宏说,“接下来打算大力加强群众游泳这一块,铺设更多的青少年业余训练点,增加游泳的人口,一方面可以增强国民体质,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有更大的选材面。”
牛在学习
57岁的老朱作示范
作为浙江游泳队教练组组长,朱志根把学习作为浙江游泳崛起的重要秘诀:“前几年我好几次去国外训练,学到不少先进理念,再融合自己原有的训练特点,来改进我们的训练作风和观念。我回来后和队里教练讲课的时候就说,必须要改变,不改变永远要落后挨打。这个理念的改变,就是从过去的三从一大,转变到训练的精细化,提高每一次训练的质量。”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前国家游泳队总教练张亚东说:“不是国外就比我们强,不是国外就比我们好。我们出去学习,只是想要为了更好,是为了学习他的方法,最终结合自身特点,找到中国游泳、浙江游泳自己的方法。
朱志根的话也得到了徒弟孙杨的认同:“2010年,浙江队引进了一个新的训练理念,这也是浙江运动员成绩突飞猛进的原因之一。”
牛在传承
更多金牌教头在后面
“来全运会之前,我看了下我们队的名单,最小的一个是1998年出生的。当时我就有两个感受,一是我真的已经够老了,二是浙江游泳后继有人。”作为“老大哥”,吴鹏笑着说,“我终于可以安心地退役了。”
孙杨说,和叶诗文到国外训练回来之后,会“尽可能地把一些体会传递给小运动员”。几位年轻队员也说,他们平时跟奥运冠军、全国冠军同池训练,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学习这些冠军们的训练方式和态度,这让他们受益匪浅。
教练之间也有传承。作为浙江游泳队的教练组组长,朱志根会定期给队里的年轻教练讲课,以提高年轻教练的理念和水平。“我们的教练团队是一个团结的善于学习的团队,尤其是一批年轻教练员,训练方式上相互学习,能带出来一批年轻队员。接下来,我们还计划培养更多的年轻教练,引入竞争的机制。我们的团队有信心将优势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