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在工体以1∶3败给申花,很多人想不通:过去还在“争第一”如今仍要进“三甲”的国安下半时怎么突然兵败如山倒?当年曾以9∶1狂胜对手的绿色狂飙怎么与当年完全判若两队?
其实,认真做一下比较,就会得出结论:这是最正常不过的结局了。论队员,申思、吴承瑛等主力都在二十六七岁的当打之年,其经验是取胜的重要武器。而国安虽有拼劲,但稚嫩和毛躁是致命的弱点;论外援,对方有南斯拉夫最佳射手兰柯维奇领衔的三杆洋枪,国安只有一个多半在南斯拉夫打乙级联赛的切尔梅利;比内援,申花有谁都垂涎却谁都摘不起的曲圣卿,国安却出去几个不进一个;比教练,老谋深算的皮特是南斯拉夫国家队教练,魏克兴独立执教还不到一个赛季;比经济实力、运作能力,申花拉来1000万美元的广告,国安恐怕连一半都没有。国安惟一有利的条件是主场,但主场决不是扭转乾坤的福地,昔日既靠实力也靠人气的“工体不败”早在国安队实力的衰弱中荡然无存了。在比赛前,许多媒体大谈9∶1情结,如果上海的媒体有鼓励申花队的激将作用,还可以理解,但作为一个北京球迷,我深感害羞———北京人再来重复这件事,真有点阿Q遗风。
一位国内知名教练曾经说过,甲A比的首先是外援。有了好外援,国安冲三甲才不是奢望;有了好外援,国安这批有前途的后生才能“近朱者赤”;有了好外援,国安才能与用“洋枪洋炮”武装的甲A诸强抗衡。当年的9∶1,国安的3名外援进了8个,今年的1∶3,申花的外援进了两个,这是一笔多么明白的账。
请大家正确评估国安队!从俱乐部到媒体到球迷,应该准确地给自己定位,如果确实有3名具备足够杀伤力或破坏力的外援,我们就把冲三甲作为一个明确的目标(现在动手恐怕都有点晚了);如果想趁着不搞升降级全面锻炼国内年轻球员,那就明火执仗地把输赢和名次全然抛开,哪怕输球也是一条汉子,这样大家心里更痛快些。金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