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杂志:什么样的羽超可以让我心动

2012年11月21日11:34  《羽毛球》杂志

  文、詹腾宇

  “联赛”在我生活里是关键词,常见好比吃睡。作为一个泛爱体育迷,英超、西甲、美职篮、田径黄金赛全不落下。时刻保持着对各种赛事讯息的敏感,包括前中后,预演到总结;从球员场下作为一个人的私杂琐事,到场上作为一个神的华美表演;看才华四溢的人们发表妙趣横生的言谈,观察各种运动员在瞬息万变的局面下,状貌各异的有趣反应。

  话题感和互动性,只是一个成功职业联赛的一部分。但这一部分已经足以聚拢无数球迷,变成死忠,摇旗呐喊一辈子;或变成泛爱者如我,乐于翻阅各类相关资讯,从中找到任何事物都无法带来的满足感。

  受到无数肯定的成功联赛,吸引力必然在于:运作规范少失误;球员流动少阻滞;注重互动不呆板;充满话题不枯燥。球员、教练、赞助商与观众都找到兴趣与目标所在,为之用心付出。只有如此,一个联赛才能被认为成熟有序,吸引眼球。    

  由此,理想中的羽超联赛,也应是赛事编排合理;球员转会全凭职业化运作;比赛场面胶着激烈,球员尽情展现出高水准;球迷蜂拥追随,场馆爆满,赞助商名利皆得;舆论关注得紧,不放过任何行迹与只言片语;整体影响力高,妇孺皆知其大概状貌,从而激起对羽毛球的激情。

  不到3岁的羽超看着上面的几行字瞪大眼睛咬手指,忐忑喃喃道:这些说辞,能是形容我的么?

  当然,我们还没有天真到如此地步。真正的联赛自然不应是把十余个队伍强拉过来凑一块,按流程打打就算完的。

  10月13日羽超联赛,八一队主场对阵湖南广东商会。带我进场,与我同行的广东体育台记者大哥带着难以掩抑的兴奋劲儿:你今天可是来对了!知道为什么吗?

  我很配合地做出一脸迷惑状。

  林丹和李雪芮搭混双啊!他的五官瞬间荡漾开,禁不住一段段地笑出声,扔给我一把浓密的快乐。

  我眉头抬高,嘴巴微张,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有“嗯,是的,我也觉得这个很好玩啊!很好玩,哈哈哈”的意味,脑子闪过短暂的“哎呦,不错哦”,但过后想的是:比赛不应该只是有趣那样简单。

  当联赛中的队伍需要祭出“错位安排”的招数,以图调节球员、观众积极性时,娱乐性已远大于竞技性。在联赛排名无负担的情况下,耍耍无妨;只是很明显,这是林丹不愿久战、曲线救国、回报观众的方式。和真正竞技比赛的要求,相去甚远。

  对顶尖运动员来说,羽超是什么?

  林丹这一级别的球手,对羽超之意兴阑珊显而易见。锻炼价值小,收益不多,太用力或不出力,似乎都不合适。林丹也成宝物,从国家队无条件保护顶尖运动员的角度,他的舞台应该在世界而不是国内。碍于各种请求和场面需要,在某些场次会披挂上阵:偶尔甚至需要对手俱乐部“盛情邀请”,需要自己做“激烈的思想斗争”,才能在纷繁的社会和商业活动中,在间或而至的国际赛任务中抽身而来,勉力迎合赞助商和观众的期待;偶尔与后辈对阵,尽量打得妥帖完满;不行就索性换个玩法,在混双赛场上“实现自己多年来的愿望”,搏全场欣然一笑。

  综上,对林丹来说,羽超联赛只是对自己的消遣、对后辈的提携和回报观众厚爱和赞助商投入的一种途径。若无羁绊,能自主选择,他绝对会选择给自己放个大假。

  成熟联赛,最强的球员必定全力出战:若无梅西与C罗之争,壮盛的西甲世纪大战定然无从谈起;若无巴神战小胖,刺刀见红的曼城德比难觅影踪;若无詹皇力敌书包杜这类戏码,美职篮的鏖战又有谁关心?这些顶尖角色无论在俱乐部还是国家队都豁尽全力,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这两个舞台都一样重要。他们是一个国家最优秀的运动员,势必尽力;同时是一个俱乐部的台柱,理应尽心。

  但明显,目前的羽超刚好相反。最好的运动员属国家队管辖,都是省着用,留着力去争夺最重要锦标的重要保障。于是在联赛中反倒最懈怠;最该抓眼球留观众的对决,反倒因为战略放弃,经常胎死腹中;最该剪成精华片段播放宣传、被奉为经典的视频素材,却消散风中。

  林丹的影响力大得超乎想象。现状如此:林丹在场上随便打一场,甚至有时不用打,只叉腰摆pose站着看李雪芮高接低挡两秒钟,便能引来全场善意的大笑。效果比两个让观众场下私语“这孩子是谁?挺拼的嘛”的运动员鏖战90分钟好得多。当天混双开战之前,一脸稚气的周煜杰与董帅激战3局近70分钟,双方出尽全力:小周展示了他良好的防守、不错的球感和轻捷步法;小董展示了他的全面均衡的技术和强劲的进攻。但这样的表演对在场相当一部分球迷来说,绝不是享受,而是煎熬,因为林丹即将在下一场出现。他们要看的只是林丹,只是娱乐性,只是氛围,只是一种“这玩意从未见过,稀罕又滑稽,演员还特别有名,值了”的心态。这时候看林丹,和看一集《康熙来了》无甚区别,图个乐呵而已。

  作为抱着一颗纯粹的心来看比赛的普通球迷,我们希望看到怎样的羽超?

  于我这种球痴,自然想坐在场边看到:

  林丹和李宗伟又一次隔网相望,带着谨慎的微笑。一个回归八一,代表中国羽毛球最高水准,以中国军人之姿迎敌;一个代表浙江,代表世界羽坛挑战国羽的最强力量,以羽超联赛最优秀外援之姿出征。一只钳钢碎铁的右手与一只开山辟石的左手击掌、紧握,宣告又一次对决开始。挑边,林丹伸出手掌,习惯性撇撇嘴角,向宗伟说:请。随即举拍拉高远球热身。

  现场山呼海啸,观众们没法坐住,势如前3次巅峰对决时的北工大与伦敦温布利。双方死战。全场在回合间捏汗,在回合外高喊释放,紧张程度几与运动员相仿。林丹表演无死角的防守和“每球都是暴风骤雨前奏”的抓球突击;宗伟展示犀利的守中反攻和出色的猜球。双方不停地相互琢磨、互探、克制、破解和回击,展示羽毛球的智慧与能量,让明白人每看完一回合都叹服:这两个人确实和普通球手做的不是同一种运动。

  我知道自己信马由缰得过了,至此打住。这种场景,只能空想。

  真正倾注心力的巅峰对决都只存在于关键比赛中。对顶级运动员,关键比赛几乎就是奥运会、世锦赛和全运会的部分场次,羽超仅止于锻炼,蜻蜓点水一掠而过。所谓巅峰对决,几乎总因球员的选择性放弃而流产。这种现象,在近3年的羽超联赛不鲜见。林丹早有回应,说得明白:“球迷当然会有遗憾,不过也希望大家理解,球员更重要的任务还是放在国家队。”

  林丹们本该带动羽超,最后却成了羽超壮大的关键阻碍。但,这些罪过确非球员所能承受之重。

  于是我们能够理解,羽超的尴尬之处在于:顶级运动员代表各俱乐部出征,不及参与国际赛事有“为国效力”之荣光,何必拼命?也不比代表省队参加全运会,须惦念旧恩回报故土,何必拼命?功成名就的前辈与尚显稚嫩的后辈对阵,水准相去甚远,何必拼命?

  因此,民众在现阶段羽超看到的是敬业大牌的勉力而行,非敬业大牌的随性而为;年轻人充满热情却简单粗糙的表演,外援们一板一眼的助力。亮点虽有,却只显得星光稀疏。离我们梦想见到的场景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目前来看,体制不可能轻易变动;既无变动,只能在规矩内思考羽超的出路。顶尖运动员不待见羽超,暂时无可避免;但年轻人是必须珍惜这个舞台的。这个难得的大熔炉给了他们向上的希望和表现机会,他们需要被认识,被认可,被赋予更重的责任。那么,羽超或可转变方向,给予年轻人更多珍视,以“后备军成长的重要舞台”为名进行推广,或有所得。

  少翻来覆去炒林丹们的冷饭,多宣传鼓励我们的后备军,总会是好事一桩。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