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辽沈晚报:奥斯维辛 足球人不能绕道而过

http://sports.sina.com.cn  2012年06月26日08:31  北国网-辽沈晚报微博

  前西德总统魏茨泽克说:谁对过去闭上眼睛,就是对未来视而不见。

  对于每一个来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人来说,这绝非一个旅游的目的地,尤其是来自中国——和波兰一样在二战中深受伤害的国家。 24日下午,终于带着使命感来到这里,为了不能闭上眼睛,为了不能视而不见。

  走进写着“劳动换回自由”的大铁门,目睹四处画着骷髅的警示牌和没有出口的铁丝网,踩过被晒得发烫的、曾通向死亡的铁轨,即使是这样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仍无法驱散压抑。在这里,有远比电影《辛德勒名单》、《美丽人生》更残忍的故事,纳粹部队甚至连尸体也不放过,毛发被织成袜子和地毯,纹身的皮肤被做成灯罩,脂肪被做成肥皂……

  那些用人发编织的毛毯至今仍摆放在陈列室,那些记录暴行的字迹仍在屋顶上未被抹去,让人目不忍视,更无心举起相机。墙上是死亡档案,一个个绝望的面孔和表情配上入营和死亡时间,被装裱进死亡的框架里,毫无生气的黑白两色。不知是谁插上了一朵殷红的鲜花,表达对逝者的凭吊,让人想起《辛德勒名单》里灰暗下那个一袭红衣的寻找生命的小女孩,耳边随即响起电影里那段如泣如诉的小提琴独奏,不知周围的外国游客是否有同样的共鸣。

  因为波兰是本届欧洲杯的主办国之一,德国、意大利、荷兰和英格兰四支国家队接连造访奥斯维辛。德国足协主席沃尔夫冈说:“德国的年轻人不应该承担罪名,但他们必须承担责任。如果我们的年轻国脚绕奥斯维辛而过,这会给世界传达一个灾难性的信号。 ”

  事实上,二战之后德国人一直在反思战争和人性,向种族主义宣战,也因此得到了世人的尊重。而德国人,在这里也并不受排斥。但是,又有几支国家足球队来祭奠过我们曾经的南京呢?

  思绪万千的我第一次踏上奥斯维辛的楼梯,险些跌倒。那冰冷而生硬的水泥阶梯,竟被多年来前来参观的人们踩出了上下楼两趟凹坑,直至露出下面的另一层石板,再被接踵而至的人们踩磨。

  这是水滴石穿的力量,我相信,柔软也可以化解坚硬——这样的到访本身就是一种柔软的力量。有了那些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的人们,有了耳闻目染过后的心灵反思和积极传播,生命将不再被漠视,人性将成为准则,炮弹和硝烟将永远成为历史。

  希望所有的人,所有的国家,都不要闭上眼睛,或视而不见。

  链接

  奥斯维辛集中营

  奥斯维辛是波兰南部的一个小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在这里建立了最大的集中营,这个小镇因此闻名于世。当年纳粹德国奥斯维辛集中营管理局控制的地区面积达40平方公里,集中营内共有3个主要营地和39个小型的营地,分布在整个波兰南部西里西亚地区。在战后的纽伦堡审判中,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指挥官鲁道夫·胡斯供认,多达300万人死于该集中营。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历史见证。

  相关新闻

  德意英荷开赛前都去过

  当地时间6月6日,欧洲杯开赛之前,在主帅普兰德利的带领下,意大利国家队集体拜访奥斯维辛集中营,悼念被法西斯政权迫害的死难者。

  在迈入了挂着“劳动使人自由”标语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后,意大利全体队员立刻收起了笑颜,卡萨诺、布冯表情凝重,巴洛特利也变得不苟言笑,在参观了囚房、焚尸炉、毒气室和绞刑架后,蓝衣军团还围坐铁道旁认真听讲解员讲述那段残忍的往事。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曾在奥斯维辛杀害上百万犹太人,彼时同为法西斯国家的意大利,此次派遣国家队悼念被法西斯政权迫害的死难者,有着特殊的意义。意大利足协主席阿贝特表示,“因为国家队是意大利的象征,理应前往奥斯维辛祭拜亡灵。 ”

  对于此次意大利队的到访,媒体负责人斯威奇卡表示:“大家都沉浸在悼念的气氛中。 ”

  而在此前五天,德国代表团也曾来到奥斯维辛集中营参观且忏悔,德国足协主席沃尔夫冈在留言簿上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足球之于奥斯维辛,既是无言的哀悼,又有倾诉的义务。这是一段无尽哀伤、出离痛苦的岁月。它给世人留下永恒的警示! ”

  除了意大利和德国两队,荷兰以及英格兰队在此之前也均到过奥斯维辛集中营拜访过。

  没有谁,能抹去历史上那些黑暗的记忆和亘古的伤害,但有勇气去忏悔的人性,却同样闪着光芒,也同样值得敬重。

  特约记者 雷诺里外两层电网。通往生命尽头的死亡轨道。上百万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被骗到这里,等待他们的是劳役和死亡。死亡档案上的鲜花。

  本版图片均由首席记者 姚广安 摄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2欧洲杯专题 

更多关于 欧洲杯 奥斯维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