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联生活周刊:独一无二的巴洛特利

http://sports.sina.com.cn  2012年06月20日13:20  三联生活周刊 微博

  巴神一出,谁与争锋?

  从某种意义上讲,梅西与C.罗也不行。

  梅西和C.罗,本身就是趋同的两个符号,一个瑜亮般的无奈二元僵局。梅西出身南美,C.罗出身欧洲边缘,他们攀升到欧洲巅峰的道路,有太多前辈和同龄人都走过,只不过他们二人达到了金球奖先生的极高高度。与巴洛特利相比,他们不够独一无二,易被解读、把握、模仿和归类,你可以猜到他们下一句要说什么;只有巴洛特利,拒绝“情景对话”,孑然独立,从不是下一个谁,只是自己。巴洛特利,恍若踢着足球的全民超人汉考克,贸然出现在一个不属于他的时空节点上。他懵懂,全球观众也迷惑。迄今为止,他走过的路,做过的事,几无先例。

  巴洛特利是运动天才,但黑皮肤的运动天才,太多了!法国打包输出来自前法属非洲和加勒比海的球星坯子、美国职业体育中黑人明星数以千万、牙买加有博尔特为首的田径军团、东非有数百位达到奥运标准的马拉松跑者……若将巴洛特利置于以上任何一个群体中,他也无法如此卓尔不群,引人关注。但他偏偏是意大利土生土长的足球明星,一个还不习惯黑皮肤的角色定位。从小到大的集体照中,巴洛特利总是被第一眼看到的那个。宛如一匹斑马进入骄傲又无知的白马群,却又注定要成为头马。罕见的个例,正如他自己说:“如果你能找到另一个跟我一样的孩子,我就请你吃饭!”

三联生活周刊:独一无二的巴洛特利

  1990年8月12日,西西里岛巴勒莫,来自加纳的巴乌阿夫妇迎来了宝贝儿子的诞生。但孩子腹部严重穿孔,有腹膜炎,不得不立刻接受手术。2岁之前,小马里奥还动过两次手术,在医院里待了19个月。他成了医院的吉祥物,病人们的天使。人们经常送他小衣服或玩具。他康复出院后,一位护士还经常去照顾他。

  后来,巴乌阿夫妇带着小马里奥去了布雷西亚,他的父亲在炼钢厂找到新工作,但家境依然艰难。之后不久,社工去找弗朗哥·巴洛特利和西尔维娅·巴洛特利夫妇,询问是否愿收留小马里奥。巴洛特利夫妇都是虔诚的教徒。马里奥2岁时,布雷西亚当地法庭做出判决,将他托付给巴洛特利夫妇抚养,成为巴洛特利家的第四个孩子。巴洛特利说:“进入这个家庭是我的幸运,如果不是他们,我不会有今天。”如今,弗朗哥会去曼彻斯特看巴洛特利踢球,西尔维娅坚持每天都给他打电话,就像多年前每晚给他讲故事、哄睡觉一样。而老两口至今拒绝接受任何采访。

  不过,养父母的爱并没有抹掉巴洛特利的心结。2008年,刚成年的巴洛特利发表了一份声明:“16年了,我从没在生日这天接到过亲生父母的电话。现在,他们想让所有人知道,他们才是我‘真正’的父母。太迟了。如果我没有成为马里奥·巴洛特利,他们不会在乎我。”巴洛特利的另一个心结是种族问题。由于黑皮肤,以及远超同龄人的身体素质,从小到大,他受到太多质疑和谩骂。1998至2000年,巴洛特利在布雷西亚的一个小俱乐部踢球。时任俱乐部主席的托诺里尼说:“看到一个黑人孩子从那边过来,简直是超现实主义。对手球员的父母们不准他上场,骂他,因为他看起来太高大了。他们查他的证件,确认出生日期。简直疯了!”

  2008年1月,国际米兰(微博)同尤文图斯(微博)的意大利杯比赛中,巴洛特利梅开二度,一举成名。一年后再遇尤文图斯,部分尤文图斯球迷高唱种族歧视歌曲。巴洛特利回忆说:“当时我假装听不到。因为我很年轻,渴望比赛,不想让裁判中止比赛。我不能忍受种族歧视,如果再出现这种情况,我会立刻离开球场回家。”

  有些人是真的歧视巴洛特利,有些人则是故意激怒他,诱使他发挥失常。有人高呼:“巴洛特利,狗屎黑人,你永远不会成为意大利人。”有人将香蕉扔向他……完全无视巴洛特利尚不满20岁。

  英国历史学家、足球专家约翰·福特,写有一本书《意甲,意大利足球历史》。福特说:“这孩子是历史的受害者,而不是肇事者。骂他的意大利人不能接受意大利人中有黑人,尤其是巴洛特利这种,他有纯正的北部口音,还是伟大的球员。意大利人排斥彩色的社会,而巴洛特利就是未来。”

巴洛特利和女友拉法埃拉 (摄于2011年) 巴洛特利和女友拉法埃拉 (摄于2011年)

  巴洛特利并非第一位有黑人血统的意大利国脚。意大利父亲、索马里母亲的混血儿利维拉尼是第一人,2001年入选国家队,踢过3场比赛;巴洛特利也不是这支意大利国家队唯一的黑人球员,替补席上的奥邦纳是尼日利亚后裔。但巴洛特利却是意大利国家队的头号球星,他的口袋里装着3个意甲冠军、1个意大利杯冠军、1个意大利超级杯冠军、1个欧冠冠军、1个英格兰足总杯冠军、1个英超冠军。

  米兰大学的体育心理学家马里萨·穆齐奥说:“巴洛特利是伟大的冠军,有强大的韧性。他成功克服了童年时代的很多严重问题,我们应该关怀他,他是宝藏。我看过很多冠军迷失了自己,他已经很出色了。人们忘记了他才21岁,他还是个孩子!”

  巴洛特利是否是优秀的职业球员,拥有很高的足球智商,拥有刻苦、勇敢、自律的职业素养?答案必然是肯定的。不然就是拿欧洲职业足球的青训体系、职业体系、竞争力度开玩笑,是蔑视曼奇尼、穆里尼奥、普兰德利的判断和信任。

  巴洛特利有天赋,他说:“上帝给我无与伦比的天赋。很少有人拥有这样的天赋,所以有资格对我评头论足的人不多。”巴洛特利很用心,他曾反复揣摩其偶像罗纳尔多的比赛录像,还有范·巴斯滕、巴乔……

  巴洛特利也确实“脑残”。曼奇尼说:“巴洛特利是一个不可执教的球员。”穆里尼奥说:“巴洛特利只有一个脑细胞。”普兰德利说:“巴洛特利的有些事情,我也搞不懂。”曼奇尼甚至不止一次地宣布要将他卖掉,“他不会再为曼城(微博)(微博)出场了”。普兰德利也说过不要他了。但,最终,他们都派上了巴洛特利。

  2011~2012赛季英超最后一轮,曼城1比2落后女王公园巡游者,比赛只剩下一刻钟,冠军奖杯正在起飞,去隔壁的曼联(微博)。这时,曼奇尼换上的是巴洛特利!巴洛特利后来说:“我满心想的就是上去进球!最终我送出了一次助攻。对手打入第二球时,我正在热身,队友理查兹快哭出来了。我对他说:‘别担心。只要我出场,就一定能赢!’你看,最终我们赢了!”

  不要以为巴洛特利不通人情。曼城夺冠第二天,巴洛特利给曼奇尼打了个温情电话:“老板,感谢你为我做出的一切!”曼奇尼哈哈一笑,回答:“欧洲杯上好好踢!”欧洲各豪门,都有与教练或队友龃龉的巨星,“不服管教”的巴洛特利却一直深得信赖和谅解,他的情商绝不会低。

  对此,巴洛特利有着简单而又智慧的解释:“了解我的人都会喜欢我,不了解我的人,有些会喜欢我,当然有些也会讨厌我。”显然,巴洛特利只在意了解他的人的感受。

  不久前,《法国足球》的记者采访了巴洛特利,促膝长聊一个小时。法国记者颇感意外的是,巴洛特利居然应答如流且不失幽默,甚至富有哲理。他还骄傲地表示自己在学校里功课很好,尤其擅长数学。巴洛特利,为何懵懂、玩世不恭却又如此成熟?

三联生活周刊:独一无二的巴洛特利

5月13日,2011~2012赛季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最后一轮,曼城以3比2战胜女王公园巡游者。图为曼城队主教练罗·曼奇尼(右)和助教布·基德手捧奖杯,庆贺夺冠

  或许,各方面性情的混搭和发展不同步,就是巴洛特利的真相。相比于普通的孩子,他的生活经历太光怪陆离,他过早接触了世界的丑陋一面,没有其他孩子拥有的童话肥皂泡和家庭保护罩;他的人生旅程攀登得太快,也缺少其他巨星们的包装团队……

  另一种解释是,巴洛特利并没有那么怪诞,我们看待他的方法也有偏差。我们在以英国小报为首的媒体带领下,过度解读了他。

  他朝曼城青年队球员扔飞镖;他穿不上训练背心,气愤填膺;他在曼彻斯特德比前一晚,引发火灾,差点烧毁价值300万英镑的豪宅,转身就领军6比1战胜曼联,把自己写入英超历史。同时,亮出了振聋发聩的“why always me?”令人拍案叫绝。

  这些都是事实,但必须正视,除去有影像资料或确定见证者的一些故事,太多被媒体反复传唱的巴洛特利神迹,纯属子虚乌有。比如在圣诞节邀请无家可归的人去酒店过节,巴洛特利坦陈想不出这么好的点子,当然不妨碍今年圣诞节或许尝试一把。他也从未在大街上被警察询问为何带太多现金时,回答说“因为我很富有”。笃信英格兰小报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件荒诞的事情。

  新近爆出的欧洲杯上的“散步式单刀”,完整展现了过度解读的发生过程。一夜之间,网络上有一千种天方夜谭般的解释,一千种段子。但巴洛特利很可能只是在找射门角度,最多是在想一种别出心裁的射门方式。就像之前他在一场友谊赛中,以“马赛回旋加脚后跟射门”的方式处置单刀球。而在全世界的球场上,有多少他的同龄人正在苦苦探索如何踢得与众不同。

  即便是在媒体的炒作内容中,巴洛特利不只有荒唐的一面,也有打抱不平、仗义而为的一面,替小球迷出头、搭救路人等。剔除掉各种无稽之谈,巴洛特利就单纯、可爱多了。他只是一个依然在成长中的大男孩,与同龄人的差别只是更有钱、更有实现灵感的资源,也更被关注。

  可以说,有两个巴洛特利,一个是与球员教练朝夕相处、更衣室里球场上的巴洛特利;另一个是媒体段子中的巴洛特利。在信息碎片中失真,在笑点提炼中夸张,是“10后”时代的流行文化的特点。

  如果把乔治·贝斯特、迭戈·马拉多纳放在巴洛特利的时代,那巴洛特利只能算是一个乖孩子。

  但这个时代同样在造就巴洛特利,赶上金元足球的大潮来到英格兰,是这个外有表现欲、内无安全感的孩子的幸运。与意大利相比,英国流行文化更具有先锋性和包容性,更倾向于栽培新颖的文化符号。英国人喜欢巴洛特利。英国版《GQ》在今年3月推出了“2012最佳着装男士Top50”,巴洛特利赫然高居第二,仅次于饶舌歌手Tinie Tempah,英国王室、007、贝克汉姆等一干人等都在他身后。《GQ》编辑西蒙·米尔斯写下了如此的评语:“马里奥·巴洛特利的穿衣风格是欧版Usher。他在曼城球衣下穿的那件T恤(why always me?)是那么讨人喜欢。他的印第安风格发型又那么多变,骄傲的鸡冠,是用牛奶什锦早餐抹出来的吧?他从事的是集体运动,但他是如此独一无二。”

  职业体育高度进化后,易于抹杀惊喜。天才一出道,就早早被预测,贴上几个模板,设定几个剧情套路。梅西是下一个马拉多纳、阿圭罗(微博)是下一个他的老丈人……模范青年会修成正果,浪子回头会终极救赎。而“90后”的巴洛特利最有希望跳出桎梏,塑造一个新类别。若他的恣意妄为、灵感涌动能与媒体力量最终合拍,达成“共谋”,那他很可能是年轻一代人心中的标杆和偶像。或许,他已是偶像。只是握有话语权的“老家伙们”过于慵懒,没有听到新一代人的声音。

  巴洛特利能成为“10后”时代的一个标杆和符号吗?甚至不只是足球意义上的,也是文化、潮流上的“现象性人物”。就像“60后”坎通纳、“70后”贝克汉姆。我们依然无法预测,他不可预测。

  Why always me?或许,只因你的时代要来了。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2欧洲杯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