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民晚报:如何更好“开发”刘翔?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2月14日16:30  新民晚报

  火了刘翔,还是火了田径?  这并不是一个“新生”的问题。

  不能说星光璀璨一如当初,但刘翔刻在中国田径史上的光鲜履历,应该还能为他在可以展望的未来,挣来足够多的关注和名望——

  在中国举办的田径比赛,门庭若市或是门可罗雀,刘翔是否出场是风向标;从上海黄金大奖赛到上海田径钻石联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翔一个人促成了,或者说撑起了一项赛事;在央视2010年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典礼上,他过分新潮的朋克造型,立即登上各网站头条。雷不雷人,自有评述,但几百万的点击率,足见翔飞人的全民吸引力。

  都说吸引力是浅层的。相当的实力,加上阳光健康的形象,刘翔是实力派,也是偶像派。吸引力,经过时间的历练,若当事人还能在“面子工程”之外,承担起拥有现实意义的社会责任,便多半可以拥有超越保质期的恒久魅力。

  刘翔少的,不是吸引力。山东全运会,刘翔带来260万元票房,决赛门票创全运史之最;广州亚运会,刘翔同样人气冲天。但他的比赛一结束,田径场便人走场空。

  可以如是总结:人们喜爱的,是刘翔,而不是田径;而他,具备着魅力人物的潜质。曾有田管中心领导总结:“我们需要高水平的运动员带动田径项目的普及,带动市场开发,带动田径运动的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话很正确,如何实施?

  刘翔,并没能将中国田径,从“贫困”带入“小康”。多少家长愿意将孩子们送去练田径?离开刘翔,田径比赛的收视率和上座率还剩几成?中国田径的下一张面孔,迟迟没有出现!

  循环的源头,是“造星”。刚刚复出的刘翔铆足全力,全心投入重塑辉煌,这当然是排在第一位的正经事儿。但如果在不影响训练和比赛的同时,刘翔能够运用自己无人能企及的影响力,“飞”入寻常百姓家,“飞”入校园,让孩子们爱上田径本身,投入其中,那会是更有延续性和持久力的田径建设。第一桶金,刘翔已经为中国田径赚得,中国的田径比赛也浅层次地风生水起。有关人士在指望刘翔继续夺金的同时,是否还可以考虑更大程度地“开发”刘翔,使之成为全民田径的带头人?

  本报记者 华心怡

  

分享到:

相关专题:中国飞人刘翔征战2011赛季专题 

更多关于 刘翔 田径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