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杜锐:唯有留洋是捷径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1月27日13:25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杜锐

  亚洲杯半决赛,日本和韩国两队联手为球迷们奉献了一场亚洲足坛绝对的巅峰之战。抛开比赛的胜负不论,两支球队似乎不亚于欧洲强队的整体实力,先进的技战术打法已经全面领先于亚洲其他球队。每个人心中都在盘算着:如果中国队与这两支阵容相对齐整的球队交手会是什么结果?可以说,中国足球同韩日两队之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未来的日子里,如何追赶韩日两队,当是中国足球从业者们最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在去年初的东亚四强赛上,高洪波率领国足意外夺冠,曾经让人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中国足球同韩日这两支强队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假如正常发挥出了平时的训练水平,现在的这支中国队也并非没有胜机。但是,当韩国和日本两支球队在本届亚洲杯开始前,召集了本国在欧洲联赛中效力的精英球员,组成最优秀的国家队参赛,他们在亚洲杯赛场上表现出来的实力,甚至让不少昔日中国国脚们都开始服软:现在的中国队同韩国、日本两支球队已经不是一个档次上的球队。

  抛开技战术水平因素,差距最为明显的一点当属球员在参加亚洲杯这种关键比赛时,在场上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心。中国队在多哈亚洲杯首战中,虽然战胜了科威特队,但队员在赛前和比赛中表现出的缺乏自信和焦躁不安,充分说明了这是一支心理稚嫩的球队。然而,日本队年仅21岁的香川真司,韩国队年仅19岁的孙洪敏、年仅22岁的具滋哲,年龄上比中国队所有的参赛选手都要年轻,但是他们在比赛中展示出的实力以及个人发挥,都远比中国球员成熟。这些由欧洲顶级联赛“制造”出的新一代韩日新星们,尽管初登亚洲杯这样的大战赛场,但见惯了大世面的他们,其实实力早就已经“走出亚洲”。

  两支东亚近邻球队,经过10多年对欧洲足球全面的学习之后,已经让世界足坛先进精髓的理念深入自身。当我们的国字号教练们,还在为全国足坛统一战术风格、所有国字号球队形成固定风格打法而开始努力的时候,韩国和日本这两支球队,不仅让自己过去固有的战术风格得以延续,而且通过大量球员在欧洲一流职业俱乐部中踢球,已经真正与世界接轨。

  韩日两队之所以能给人鹤立鸡群之感,绝非偶然。近年来,这两个国家的足协,一直都坚定地认为,亚洲足球一定能在世界足坛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断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他们也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亚洲足球的发展道路。南非世界杯上,两支球队同进16强的表现已经让世界足坛震惊。多哈亚洲杯,这两支球队则在“教育”包括中国队在内的其他亚洲球队,亚洲人一样能踢出像欧洲和南美球队那样漂亮的足球。

  中国足球现在必须正视自身同韩日两队间的差距,在重建整个足球体系的情况下,认真汲取东亚近邻发展中的成功经验,虚心当好学生,才有可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请不要再没有任何依据地盲目自信, 嘴硬只能逞一时之快,却掩盖不了内心的虚弱与无知。

  出路

  唯有留洋是捷径

  在朴智星、中村俊辅等韩日球员在欧洲足坛得到认可后,目前韩国和日本的国家队当中,有一半的球员在欧洲高水平俱乐部中踢球。而中国球员则一次次“碰壁”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到韩国俱乐部去踢球。

  “韩国的俱乐部训练水平相对国内更高,这种环境能保证自己水平的提高。”已经有不止一位国脚在选择去韩国K联赛踢球时这样说。但韩国联赛的水平再高,恐怕也无法同欧洲顶级俱乐部相提并论。之所以越来越多的国脚选择去韩国联赛踢球,更重要的原因是,在那里踢球困难要远比在欧洲小。

  但韩日两队近年来实力的飞速提高,却证明只有更多的球员去欧洲一流俱乐部接受锻炼,才是国家队提高水平的真正捷径。本届亚洲杯中,中国队所有球员中,被认为个人能力提升最快的人是蒿俊闵。谈到自己的进步时,蒿俊闵说:“在德国虽然竞争激烈,但是对个人能力的提高也是最快的。只要自己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那么能力就不可能没有提高。”

  相对而言,中国球员当中有进取心的球员也越来越少,他们更愿意让自己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中生存,而不是到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越来越多有实力的球员放弃了留洋,那么中国队同韩日两队之间的差距只能越来越大。

  攻略

  留洋必须学会“忍”

  朴智星、李青龙、本田圭佑、香川真司……当回顾亚洲杯半决赛的韩日巅峰之战时,可以轻易看到一长串目前在欧洲足坛同样不缺少知名度的名字。海外球员,尤其是那些在欧洲顶级联赛中效力的优秀海外球员,已经挺起了韩日足球的脊梁,也成为这两支球队迅速成长的助推器。

  2002年韩日世界杯堪称整个东亚足球留洋的一道分水岭。朴智星、中村俊辅、李铁等中日韩球员分别因为自己在当届世界杯赛场上的出色表现,引起了欧洲俱乐部的青睐,并最终到欧洲顶级联赛中踢球。如今8年时间过去了,韩国和日本的球员,不仅留在了欧洲踢球,而且还诞生了朴智星这样的世界级球员。中国球员的留洋生涯则一再受挫,时至今日,整个欧洲五大联赛中,已经只剩下了蒿俊闵这样一位无法在球队中踢上主力的“独苗”。

  作为目前在欧洲踢球时间最长的中国球员,邵佳一曾这样总结中国球员在欧洲的处境,“欧洲俱乐部在人员使用上,首先会考虑欧盟球员,中国球员要想在这里得到上场机会,你的个人能力首先就要比欧盟球员更强。”

  邵佳一的切身体会,充分体现了中国球员在欧洲踢球时的艰难。但这种艰难其实也是韩日球员曾经遇到的,但他们为什么最后就在欧洲顽强地留了下来,并生存得非常好呢?一位国内经纪人曾向记者表示:“中国球员在欧洲没有韩日球员的那种顽强和坚韧,面对困难环境,他们往往会打‘退堂鼓’,选择回国踢球。但韩日球员却更多地选择坚持,并最终得到对方的认可。”

  这些年,到欧洲踢球的中国球员并不少,但缺少“忍”劲,却让他们一个个在短时间内就失败而归。而随着他们一个个失败而归,中国足球在欧洲俱乐部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差,留洋环境也就随着更加恶劣。

  对策

  足协需加快“少年留洋”速度

  韦迪上任中国足协后,曾提出每年要送100名左右的青少年球员到足球先进国家留学,尽快提高国内青少年球员的整体实力。然而,现在韦迪当初的表态却越来越像一句“空话”。半年多时间过去了,中国足协送去欧洲踢球的青少年球员只有3人,而且输送渠道还是成都市足协多年来形成的。

  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中国足协高层其实远不缺少类似送青少年球员到高水平足球国家踢球的想法,但他们缺少的却是真正将想法和计划付诸行动的魄力和决心。行事瞻前顾后,最终让计划成为泡影,愿望变成了失望。相反,一些民间资本在这方面的执行力要远强于中国足协。去年,河北一家民营企业,自费送30多名小球员到巴西踢球。这项计划从开始策划到最后付诸实施,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如此的高执行力的确值得中国足协学习。

  韩国和日本现在有多少年轻孩子在欧洲或者南美接受高水平足球训练,已经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能够描述,其实他们现在成年球员留洋的成功,也是建立在大量孩子从小就接受高水平足球文化熏陶的基础上。中国足协在这方面,说得很多,但做得很少。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1年亚洲杯专题 

更多关于 中国 留洋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