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锋
布拉泽维奇,这个号称比米卢更“腕”的“大腕”终于入主国奥,带着亿万国人对中国足球的希望(如果有的话)向伦敦冲刺了。布帅最让人称道的成绩是1998年带领克罗地亚队拿了世界杯第三,可人家那时有苏克、博班、比利奇这些世界级的球星,再加上教练的执教能力,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稀奇。国奥队有什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别说布帅,就是穆里尼奥来了又能怎么样。布帅上任前说,中国球员的技术不比日韩差。这话您信吗?估计中国队的球员都不信。看看今年亚运会,国奥面对替补组成的日韩 (日本还都是业余选手)——踢的惨不忍睹,就可见布帅此话纯属忽悠,只不过是打工仔对新东家的恭维,可真有人信,比如中国足协。
退一万步讲,就算国奥人品爆发,在布帅的带领下杀进伦敦,那也不过是创造了和米卢带国足杀进世界杯一样的“神奇”。我们不妨想想,国足除了十强赛出线让国人兴奋了一把之外,8年过去了,留给中国足球的还剩下什么?
《国际歌》唱得好,从来没有救世主。中国足球不从根本上变革,永无出头之日。不要指望某个洋帅会让中国足球发生质的变化,只有我们知耻后勇,抓好青少年足球培养,净化联赛环境,改革足协体制,放弃奥运思维,才可能真正“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