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青报:中国诸多城市热办体育赛事之忧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11月22日07:29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慈鑫

  11月19日,北京市召开了2010北京顶级品牌赛事推介会。北京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2010年北京市将举办首届世界武搏运动会、中国网球公开赛、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世界车王争霸赛、皇马中国行等十几项重点赛事和活动,这些赛事和活动的举行有助于后奥运时代的北京进一步实现打造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目标。

  将举办体育赛事作为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已成为中国许多城市的共识,不仅是举办过奥运会的北京以及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很多中小城市也在尽力争取举办国际或国家级大赛。今年,柳州、漯河、常州、三亚、佛山等很多中小城市都成为一些重大国际比赛的承办者。据国内体育赛事研究领域专家、上海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研究中心教授刘清早向记者介绍,近几年,国内城市出现了一股热衷于争办体育赛事的现象,并且有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之势。然而,很多城市在举办体育赛事时存在明显的盲目性。这些城市为举办体育赛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最终却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办大赛是打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

  “越来越多的城市承办体育赛事是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大幅提高的一个标志,因为承办体育赛事需要经济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体育竞赛表演业作为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举办地的城建、经济、文化等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刘清早表示,“正如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所说,‘体育有改变世界的力量。’”眼下,南非正在为成功举办世界杯足球赛做最后冲刺,而世界杯对于促进南非的社会发展,改变南非的国际形象无疑将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很多城市意识到体育赛事的经济和文化价值。通过举办奥运会,北京的城市建设实现了飞跃发展,城市形象有了很大提升。刘清早认为,这也正是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热衷于举办各类体育赛事的催化剂。

  在这一背景下,通过承办赛事“打造城市名片”的理念,已经从经济实力雄厚、体育娱乐产业较为发达的大城市,向很多中小城市普及。比如广西柳州市希望通过举办F1摩托艇比赛扩大城市影响力,河南漯河市则希望通过举办女排精英赛打造一座“排球城”。柳州市相关领导表示:“多年来,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只知道柳州是个传统的工业城市,美丽柳州可以说是锦衣夜行。希望通过举办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这样的国际赛事,把一个精彩、真实的柳州展示给世人。”

  体育赛事并非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不过,并不是每一座城市都能通过举办体育赛事实现自己所期待的综合效益。

  今年上半年,记者在中部某城市采访时了解到,当地政府承办的一项国际比赛就遇到了经营困境。这项赛事的级别并不低,不过,当地的经济水平有限,群众对这项体育运动的热情也不是很高,因此,几乎没有企业愿意为这项赛事提供赞助。最后,当地政府出面找到了当地一家著名企业,企业不得不接下了赞助比赛的任务。企业的一位负责人后来向记者表示,希望明年当地不要再承办这项比赛,因为企业实在不愿意继续为赞助这项赛事烧钱。

  在不久前北京举办的世界车王争霸赛上,记者看到不少观众是拿着赠票入场。尽管赛事主办方努力营造出一种门票热卖的景象,但事实上,真正愿意自掏腰包买票进场的观众并不多。

  正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羽毛球超级赛,很多场次同样出现大片看台空无一人的状况。不久前在广州举行的亚洲田径锦标赛上,很多场次同样是观众寥寥。

  刘清早表示,一项体育赛事在举办过程中最好能顾及赞助商、观众、媒体、运动员以及城市形象等多方面的利益,如果仅仅是为办赛而办赛,就不可能面面俱到。

  但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即使某项体育赛事的预期并不理想,一些地方政府却仍然争相举办。

  去年年末,上海传出可能不再举办F1比赛的消息,原因在于赞助商退出、举办费用太过昂贵和观众人数不断下滑。然而,上海市有关方面却“骑虎难下”,投资超过20亿元人民币兴建的上海国际赛车场一旦离开了F1比赛,无疑就将失去它最主要的功能和价值。

  其实,早在2004年,上海举办首届F1中国大奖赛时,面对蜂拥而至的观众大潮,已有媒体和业内人士发出质疑:上海作为已经具有足够国际知名度的大城市,在中国缺少赛车文化和群众基础的大环境下,是否有必要花费巨大的财力举办F1比赛。更何况,在上海决定举办F1比赛之前,广东的珠海市已经建有具有国际水准的赛车场,珠海毗邻赛车文化较为深厚的港澳地区,也更需要通过一项国际比赛提升城市知名度,但面对上海的竞争,珠海自然甘拜下风。不过,在上海举办了5届F1比赛之后,却发现这项年承办费高达约2000万美元的赛事对于这座城市而言,已经成为一个“烫手的山芋”。

  同样的事情还出现在网球赛事上。

  今年“十一”期间举办的第六届中国网球公开赛创下了观众人数较上一年增长64%、国际电视台转播时间增长10倍的惊人业绩,这样的成就得益于中网晋升为四小满贯赛事之一,众多明星大腕不请自来。

  不过,曾经一度因为举办大腕云集的网球大师赛而名声大噪的上海,现在却显得有些落寞。今年,紧随中国网球公开赛之后举办的上海大师赛由于级别不够高,明星阵容大为逊色,其影响力已无法与中网相提并论。很显然,在网球运动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中国,很多观众对观看网球比赛仍然是抱有“看新鲜”的心态,一旦缺少了明星,网球比赛的受关注程度立刻一落千丈。与上海同病相怜的还有广州,广州网球公开赛创办6年来,始终不温不火。今年的比赛,甚至没有一名参赛选手的排名进入世界前20名。但当地政府今年刚刚投资近两亿元为这项比赛兴建了新的比赛场馆,并且表示,此项比赛是广州市重点打造的体育赛事。

  不能把体育赛事当做形象工程

  “现在,中国很多城市在举办体育赛事时有一个误区,就是把举办赛事当成了政府形象工程。”刘清早表示,“为了举办一项体育赛事,不惜举全市之力乃至全省之力。这是不可取的。”

  举办体育赛事可以为城市带来诸多好处,但却需要具备三个前提条件。刘清早表示:“第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前面说到的,要对几个主要方面有利的原则;第二个前提条件是可行的原则,即举办当地应该在进行适当的成本投入后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不是不惜代价的投入;第三个是可控制的原则,即主办者可以对体育赛事进行有效管理,而不是盲目行事。”

  在国际上,有很多城市都是依靠体育赛事创出了城市品牌,其中不乏一些小城市。比如英国的温布尔登因为网球赛而闻名;奥地利滑雪胜地因斯布鲁克作为由于举办过众多冬季比赛而闻名。许多国际知名的大城市都具有品牌赛事,如纽约举办的美网、墨尔本举办的澳网等。

  刘清早表示,一个城市必须重视对体育赛事的选择,既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因为不是任何比赛都适合每一个城市。举办一项体育赛事能否与城市的文化相契合、与城市的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都是承办赛事前必须考虑的问题。

  对于眼下中国热衷于举办体育赛事的城市而言,还有一个极易被忽视却有可能会产生致命后果的战略问题,那就是不注重体育赛事的自主知识产权。很多城市喜欢舶来品,以为只要举办国际比赛就可以产生国际影响力,甚至是来者不拒。刘清早表示,事实却是,即使一座城市举办了国际比赛,也不代表这座城市就能成为国际城市,就能有国际影响力。实际上,只有那些与城市文化息息相关,并且举办地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体育赛事,才更容易创出品牌。

  但这一切对于现在的中国很多城市来说还无暇理会,也正因此,当这些城市在国内持续升温的办赛热潮中争抢一席之地时,理性的分析和冷静的头脑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本报广州11月21日电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