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羊城晚报:真戏假做 可镇定自若

  汪 晖

  点兵点金·岁末三叹之“做假”篇

  于竞技体育,奥运会、世界杯如四年才见一次的“小三”,可爱却不解渴,周而复始的各大联赛(如中超、CBA或英超、意甲)才是“正妻”, 长相厮守知冷知热。换言之,“正妻”们活得滋润,竞技体育才会生机勃勃。

  然而,中国体育的“正妻”们尤其是市场化运作最普及的足、篮球,眼下都遭“假球”猜疑。罪魁祸首,就是那些诡异的比分和戏剧化的逆转。

  在CBA赛场,甲队前三节一直领先,最后一节突然熄火,被对手连追25分,自己才得1分;乙、丙两队更神,前三节曾分别领先对手21分和29分,第四节竟离奇溃败……

  相似的麻烦,足球圈反应大得多。中超一场场“问题比赛”后,不是甲俱乐部罚款、内部禁赛有关球员,就是乙队主教练或相关人士指责某某队员反常,等等。

  但是,时至今日,“假球”应有新甄别———

  职业联赛的本质是商业赛事,其参与者必然受控于金元这根指挥棒。这意味着,球队不只靠出售球衣的胸前背后广告等换钱,更可将比赛进程、结果等作为一次完整的产销过程去看待,尤其是当今世界动辄就有一二百家赌博公司为同一场比赛开盘受注的前提下,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使每一支球队、每一场比赛都很难独善其身,更不可能做到每一场比赛的最终胜负都能完全忠实于自身实力、状态的正常对比、以及观众人心向背等。一些意外比分或非正常结果,与其说是假球,不如说是利益球。事实上,从欧洲五大联赛到国家杯、世界杯,这些年真戏假做者,比比皆是。洋人不照样安之若素?

  其次,体育除了为国争光的政治功能之外,其本质更多是一种游戏,是轻松、发泄、释放压力的方式,或是强身健体的手段,更可以是娱乐、取悦大众的表演……任何时候都一本正经地去看待比赛的胜负,过分严肃实不足取。换个角度看,很多貌似匪夷所思、涉嫌作假的赛果,运用逆反思维一推,大多能释然于心。讲到底,冷门也是人间常态,大众不习惯运用逆反思维,自然少见多怪。

  一场比赛,若基本具备较高观赏性、过程演绎得富有戏剧性、赛果带有不可预知性等几要素,就值回票价了,何必太较真!巧的是,所谓“假球”,大多都有“出人意表”的开局、走势和结局。

  不过,中国足球这几年总为球员、球队表现反常而“窝里斗、狗咬狗”,致诚信扫地,其根源在总有人背离行业利益、只图个人好处。真是扶不上墙的烂泥,怎么CBA各队就能够做到铁板一块呢?你看,虽然有些场次的赛果离奇令舆论哗然,可有关各方对败因或轻描淡写,或一声不吭,真是镇定自若。·汪 晖·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